寸土必爭 馬鞍山居屋申增10單位 放寬地積比城規會闖關
【明報專訊】去年《長遠房屋策略》調整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至7︰3,每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上調至3.15萬個,惟未來5年平均每年建屋量仍低於目標。房屋委員會昨就馬鞍山路居屋項目再向城規會闖關,申請放寬住宅地積比率限制,由5.5倍增至5.53倍,冀額外增建10個單位至2079伙,可容納人口再增30人至6403人。房委會解釋,項目已進入打樁後期,此舉可於不影響項目計劃的前提下,更有效運用土地資源。
馬鞍山路居屋項目鄰近欣安h及多個私人屋苑,背山面海,又鄰近馬鐵大水坑站,擬2021/22年度完工。房委會原於該項目擬建5幢住宅大廈合共2069個單位,近日再向城規會申請略為放寬住宅地積比率限制,由5.5倍增至5.53倍,為項目額外提供10個單位,增至2079伙,可容納人口由6373人增至6403人,增加30人。城規會暫定7月審議,房委會若獲批放寬地積比率限制,建議在鄰近大水坑站的其中1幢住宅大廈加建1層,至樓高40層,住用總樓面面積則可增加570平方米,至105,070平方米。
房委會:不影響項目前提下有效運用資源
房委會表示,為配合政府去年底公布提升公營房屋用地發展密度的政策,容許最高住宅地積比率由增至超過上限兩成,進一步提升至超過上限三成,房委會其後檢討,確立增加項目單位數量的條件。由於馬鞍山路項目已進入打樁後期,重大修改規劃及設計會令項目大幅延誤,故建議略為放寬住宅地積比率限制,以充分運用現時尚餘的地基設計負載能力,亦可在不影響項目的前提下,更有效運用土地資源。房委會強調,擬增建的單位不會對附近的交通、視覺環境、空氣流通等造成不良影響。
房委會委員:可建多一間就加一間
被問及今次做法是否反映房委會為了追趕供應目標而「跑數」,房委會委員招國偉認為,因應政府准許提升公營房屋用地的發展密度,相信房委會是「可建多一間就加一間」,「(項目)有否海景不是重要考慮,細的用地都會用作興建資助房屋」。但他估計做法未必會普遍,料房委會於不影響興建進度的前提下,日後於規劃階段已考慮放寬地積比率。
料高層單位可享海景
沙田區議員招文亮表示,城規會早前已批准房委會將鄰近3小片道路用地和1小片綠化地納入項目範圍,作住宅用途,認為若當時一併向城規會申請會較理想;又指新居屋位置靠山,層數又較近海私人屋苑多,故估計高層單位可享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