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大禹故里 汶川北川打對台
專家:自古留有諸多大禹遺蹟
【明報專訊】四川省汶川縣高店村11日舉行更名為「大禹村」的揭牌儀式,使該村正式加入全國多地的「大禹故里」之爭。四川省大禹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譚繼和在致辭中表示,汶川縣綿虒鎮自古以來就留有諸多大禹遺蹟。在此前,同屬汶川縣綿虒鎮的石紐山刳兒坪亦被認為是大禹出生地,同時四川都江堰市、北川縣及河南省登封市祖家莊等地,均對外宣稱是大禹故里。
澎湃新聞引述「四川汶川縣委宣傳部微信公號」消息,4月11日汶川縣在大禹故里綿虒鎮舉行綿虒鎮高店村更名為大禹村的揭牌儀式。
譚繼和在致辭中表示,汶川縣綿虒鎮自古以來就留有諸多大禹遺蹟,如石紐山、禹王廟、涂禹山等都有大禹活動的痕[。在災後重建期間,廣東珠海市會同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相關部門對大禹遺跡傳說調研、挖掘,找到了夏侯氏部族祭奠大禹的天蛇山,其方圓百里不准放牧、不准住人,此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傳「石紐」出生 相同地名致紛爭
禹的出生地最早見於《竹書紀年》:「帝禹夏後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於石紐」。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說:「禹興於西羌」。但「石紐」地名在四川和內地多個省市都有。此亦是造成後世大禹故里紛爭的原因。汶川縣綿虒鎮境內,山壁上「石紐山」3個大字至今猶在。
另外刳兒坪、飛沙關,涂禹山、禹王宮、禹王廟、洗兒池、禹跡石紋、禹碑嶺、聖母塔屢屢出現在歷史典籍中與大禹有關的地名亦有保留。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則依據《蜀志》記載:「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廟記》說:「石泉之山曰石紐,大禹生焉。」在唐代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在今天的北川縣禹里設置了石泉縣,此後,幾乎所有有關大禹的文獻都明確無誤地載明:大禹出生在石泉縣。對於大禹的出生地,大禹的第142代孫姒元翼、第143代孫姒承家在其所荂m大禹世家》中,也明確肯定大禹出生地在北川縣禹里鄉湔江南岸的石紐山。
震後汶川北川搶打「大禹」牌
2008年汶川地震後,北川與汶川兩縣藉機同時在重建中打出「大禹」牌。《華西都市報》曾引述珠海援建汶川縣綿虒鎮工作組工程部部長張彤介紹,大禹故里旅遊景區前期投入近5000萬,後期持續投入將超過5億。同時,北川縣文化旅遊局副局長鄧紅也在受訪時提出,「大禹」是北川旅遊4張名牌之一。
除四川「內訌」外,河南登封市祖家莊也自稱為「大禹故里」,當地近些年舉辦了多屆大禹故里文化節。人民網報道稱,2015年7月,「2015中國登封大禹文化研討會」在登封舉行,中國大禹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登封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常松木認為,大禹作為黃帝後裔,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夏部族的發祥地和主要活動地區都在以嵩山為中心的中原地區,登封是大禹出生、成長、創業、建都的地方,是大禹故里已成為學術界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