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非華語生測試:非語文科平均30分
【明報專訊】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時感困難,以致升學、就業等受局限。香港政策研究所調查發現,受訪非華語初中生於100分滿分的非語文科題目中,平均只有30分,逾七成認為自己未能清晰理解非語文科課堂內容,並對跟上課程感吃力。
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得到平等機會委員會資助,於去年2月至4月分別收到10間全日制中文小學及7間中學,共101名高小及96名初中非華語學生的問卷答覆。問卷調查題目來自各學科教課書題目,了解非華語學生於非語文科對關鍵詞彙的理解和閱讀能力(見圖)。受訪非華語初中生於14條100滿分題目中,平均得分僅30分;於閱讀文本時能力偏弱,只能明白不足七成意思。
3/4稱未能理解課堂內容
61%受訪小學生及77%受訪初中學生,認為自己未能清晰理解非語文科課堂內容;63%及76%對跟上課程感吃力。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智政表示,調查發現受訪中學生在非語文科的學習成效比小學生遜色。今次雖未有研究原因,但估計因升中後學習模式有變,加上學校資源有限,「如普通中文學校只收0至5個非華語學生,可不可以在幾萬元額外撥款下,做到每科有學校支援呢?」
現行教育局政策,取錄少於10名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每年可獲5萬元的額外撥款,而取錄10名或以上的額外撥款為80萬至150萬元。2017/18學年約620間學校取錄非華語生,佔全港學校約三分之二,其中441間獲額外撥款。
八成指教師不了解語言學習障礙
另外,39%受訪初中生會考慮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 馮智政認為,DSE中文科考核不止語文運用,更需學生批判思考,如「奪命四式」選擇題、需理解歷史背景的文言文,非華語學生更感困難,不利他們報考DSE。
研究方:現有支援只針對中文科
八成受訪初中生亦認為,教師並不清楚了解非華語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學習障礙。馮智政說,現時有相關教師支援,但只針對教授非華語學生的中文科教師。他又稱,校外機構亦主要傾向改善中文能力,忽略非語文科學習需要。研究中心建議增加非語文科教師相關培訓或放寬修讀相關課程資格,並提供足夠資源,校外機構亦應增設非語文科的輔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