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視熱能鏡頭辨鼠蹤 議員批只看不捕
【明報專訊】多區鼠患嚴重,食環署計劃今年初,利用夜視鏡頭及熱能探測鏡頭分別推行兩個為期3個月的試驗,配合AI技術,測試在不同環境辨認鼠蹤,試驗料今年5月完成。有議員質疑,署方只監察而不捕捉老鼠為本末倒置,應同時研究如何提升捕鼠效率。
食環署副署長(環境衛生)黃淑嫻表示,將同時測試利用夜視鏡頭及熱能探測鏡頭,配合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環境下辨認老鼠及了解鼠蹤,以助放餌、放置捕鼠籠及策劃針對行動對付鼠患。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補充,夜視鏡可助辨別老鼠及顯示老鼠頻繁活動地點;熱能探測鏡則可觀察不同時間老鼠密度,比現時人手估算準確。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質疑,署方未有方法提升捕鼠效率,老鼠以廚餘為食物,不受毒鼠餌影響,應加強清理其食物來源,防患未然。
氣壓滅鼠器測試3月 「捕鼠籠更好」
另外,食環署去年11月起在3個街市測試氣壓滅鼠器3個月,李明偉昨表示,新式滅鼠器效果未如理想,傳統方法如捕鼠籠成效更好,他表示會將滅鼠器置於街市其他不同場景,延長測試兩個月,評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