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寫作大獎優異獎﹕由興盛到式微 香港石礦業的百年歷史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團隊,就香港石礦業發展歷史研究數年,重塑石礦業在本港的百年歷史,並於2018年7月3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展示研究成果。團隊同時希望香港以往營運石礦場的經驗,能為現時本港餘下石礦場的保育帶來ㄔ隉C
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教授潘新華表示,香港除了有著名的花崗岩建築如美利樓和伯大尼修院等,也有花崗岩出口業務,如廣州的石室教堂,用的便是本港出產的花崗岩。以前香港的礦業發展更跨越國際,礦石出口到美國、荷蘭、澳洲等地。如果大家在旅行時細心觀察,或許會發現「香港製造」的礦石建築呢!
說起出口至美國三藩巿的花崗岩,潘新華分享從研究中得悉的一些趣事,「當時(約1850年代)美國的商人想興建一座商業大廈,但因擔心火災(威脅),於是看中了香港的石材,向香港的礦商訂購花崗岩,鋪在建築表面作為裝飾和保護,但因為花崗岩部分在香港裝嵌,說明都是使用中文,因此需要華人建築師去當地協助興建」。他續稱,當時的工人篤信風水,到當地後認為建築物位置的風水不佳,於是美商讓他們做法事,但工人仍不滿意,在整個興建過程中堅持「向後起」。
現今的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大型的轉口港,轉運業務繁盛,但直接的出口甚少提及。由興盛到式微,是香港很多行業的寫照,時至今日,全港只剩下屯門藍田的石礦場依然在營運,且預計會於2022至2023年完成開採。這刻沒人知道石礦場的命運將何去何從,唯一能夠肯定的是,沒有人可以否定石礦業在香港歷史洪流中留下的痕[。
■評語
題材具吸引力,惟文章內容點到即止,使讀者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建議增長篇幅,深入解構香港礦業的興衰發展。——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 黃煜
文章簡短精煉,但層次分明,內容揭示香港石礦業鮮為人知的一面,生動而有趣味,文字運用技巧亦見純熟。——琤芼行企業責任主管 何卓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