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市地標獅門橋80大壽
大蕭條時唯一工程 失業工人救命飯碗
【明報專訊】昨日是獅門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該橋在1938年11月12日通車 。獅門橋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曾為本地僅有的工程項目,令失業勞工獲得工作機會。
翻查第一聯合教會(The First United Church)的文獻,在1929至1939年間,洛登(Andrew Roddan)牧師所編寫的Canada's Untouchable刊物,記錄了當年溫市有大量青壯勞力,因大蕭條失業甚至無家可歸。而當時的無家可歸者,大部分都希望尋找工作,但當時許多工程被迫終結,公司紛紛倒閉,市場上職位空缺極少。
當時的獅門橋因獲得私人海外投資者,包括著名的Guinness家族的注資,成為唯一得以繼續進行的工程項目,為失業工人帶來重獲工作的一個機會。本地傳統建築專家Don Luxton 和 Lilia D'Acres在書中曾提到,這座橋當時是在工程師Alfred J.T. Taylor的決心下興建。
雖然獲得人才和注資,但在大橋的規劃中,仍然遇上不少阻滯。例如當時有聲音認為獅門橋須橫跨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會造成自然生態上的問題,也破壞了公園的景色。但在1930年,在第二峽橋(Second Narrows Bridge)發生了一宗撞船事故,令交通受阻達4年,這令獅門橋的計劃獲得更多市民的支持。
而這項建設高架橋的工程亦引來更多的關注,當中有市民亦認為獅門橋能讓他們更快地從北岸到達市中心,為城市發展帶來更大便利。而獅門橋亦順利在1938年11月12日正式通車。
獅門橋在本地經濟大蕭條的歷史中,擁有重大意義和價值。本地歷史學家John Atkin認為,其高架橋的設計和大橋四周海岸線的風景,成為了大溫社區的一個重要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