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載藥行活化咖啡店 掏百萬復修租戶:意義無價
【明報專訊】私人歷史建築難敵時代巨輪,但亦有例外。九龍城衙前塱道86年歷史的藥行「大和堂」去年中結業,一年多後昔日藥材味變為咖啡香,獲80後租客花逾百萬元活化為咖啡店,除保留「大和堂」名稱,店內亦找到「前世」的痕[——百子櫃被用作儲存咖啡豆、手製鐵閘成為陳設等。曾在英國留學的咖啡店店主石浚鏗(Henry)說,對香港的情懷有一份情意結,雖然復修往往比拆卸重建成本高,但能將歷史建築重新活化,意義無價。
九龍城大和堂 創辦者曾為窮人義診
「大家都感激大家,我感激她(業主)減了租金,她感激我保留其家族回憶。」16年前港產片《乾柴烈火》中楊千嬅的四代醫館世家,正是於「大和堂」取景。這幢戰前「廣州式騎樓」現實中經歷三代人,地舖在1932年創立,先後經營參茸藥行、醫館、藥材舖,老醫師鍾伯明1940年來港行醫,在「大和堂」為窮人義診,政界、演藝界均有人慕名求診,現時業主是鍾伯明的女兒。在九龍城附近居住的Henry憶述,媽媽亦曾到「大和堂」求診,老醫師鍾伯明更是街坊心中的「再世華佗」。
咖啡店主曾負笈英國 懷念港味
Henry曾就讀拔萃男書院,其後往英國升學,在牛津大學修畢經濟及管理,他說在英國的5年間「很思鄉」,「(在英國)吃叉燒飯很貴,還很難吃,令我想念香港的食物」。2011年回港後,做過團購公司、發展商的租務部,鍾情本地文化的他去年底經過「大和堂」,被這幢戰前唐樓吸引,「當時寫了招租,我就打去問……入到去(大和堂)第一個想法是覺得做咖啡店很合適」。
需與業主不斷洽商 私人建築保育更難
Henry續說,私人歷史建築在活化過程中需與業主不斷洽商,「業主(鍾伯明女兒)要求可否保留百子櫃,又可否保留店內的古董」。對他這類保育「新手」而言,最大的難題則是復修「大和堂」。他稱「大和堂」樓齡太舊,沒有圖則,他須拆除疑是僭建的閣樓,又用鐵支撐結構脆弱的牆,「你拆了所有再重新裝修很容易,但要愛惜這個地方,慢慢清理,(復修)過程比預期多了一兩個月」。
活化後的咖啡店沿用「大和堂」名稱,本月內正式開業,Henry透露先租3年,視情G決定續租與否,雖然活化過程花逾百萬元,但他稱私人保育象徵保留舊建築背後的文化和情懷,「若重建,這奡N沒有了,反而活化可以保留從前的味道和情懷,背後的價值不能用金錢去衡量」。
明報記者 岑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