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填區「垃圾汁」 抗生素含量超標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生物系高級講師鍾姍姍率領團隊,在3個堆填區,包括已關閉20年的屯門望后石谷堆填區和大埔船灣堆填區,測試當中的滲漏液(俗稱「垃圾汁」)是否含7種藥用抗生素。結果顯示,3種抗生素濃度超出評估環境風險的「預測無影響濃度(PNECs)」指標,尤其所有滲漏液樣本均有環丙沙星(CIP),濃度超指標5至53倍。
鍾姍姍說,抗生素殘留物有兩個主要來源,一是藥廠排放,二是市民從診所和醫院獲得家用藥物,是次研究主要集中於家用藥物,未使用或過期的抗生素藥通常被當垃圾棄置,送往各堆填區,抗生素殘留物或透過滲漏液流入大海,影響海中微生物和魚類,進入人類食物鏈,增加抗生素抗藥性風險,長遠影響人類健康。
鍾姍姍建議政府改善現行藥物配給、使用和棄置制度,加強管理堆填區滲漏液排放及處理。
■知識增益
抗生素抗藥性(antibiotic resistance)
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但當某種抗生素在使用過程中未能完全殺滅細菌時,存活的細菌或出現基因構造突變而變種,令抗生素失效,即細菌已對該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抗生素抗藥性是自然發生的,但用藥不當如濫用抗生素、服藥療程不足等,會令抗藥性加快出現。抗生素的效用下降,令原本容易根治的疾病(如肺炎、結核病等)變得難以治療,可能導致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死亡率上升。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被忽視疾病藥物行動」聯合倡議,鼓勵公私伙伴合作研究,期望於2023年能改善現有抗生素的效能,並引入新抗生素藥物,以提供多達4種治療新方法。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有效期30日﹕goo.gl/JjZyfJ
[通通識 第5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