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26
    星期三

罕有病無定義難獲資助 議員:「特首憐憫」非長遠計

[2018.09.26] 發表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研究發現,本港每67人有1人患罕見病,約佔人口1.5%。有病人組織指出,罕見病並不罕見,惟本港暫沒定義,患者難申請資助。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親自回應罕見病病人訴求,引入脊髓肌肉萎縮症(SMA)藥物,有立法會議員批評﹕「不應該每種病要得到特首的憐憫才獲得治理。」

26歲的陳嘉敏是未確診罕見病人,3年前病發,病因未明,過去一年視力、吞嚥能力、聽覺等不斷退化,要在5間醫院接受共12個專科治理。因醫生無法就其病因發醫生紙難以申請政府資助,平日交通費、購買凝固粉等食物費用,加上其他醫療費用每月花近萬元,生活負擔極大,現要靠善心人捐贈。她促請政府增加資源讓患者有適切治療和支援。

罕見病醫療開支近16億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鍾侃言及其團隊,分析本港2005至2016年公立醫院住院紀錄,確認467種罕見病,推算每67人便有1人患罕見病;團隊再深入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與罕見病有關的入院個案佔3.2%,醫療開支近16億元,佔整體開支4.3%。立法會議員張超雄稱,本屆政府對罕見病的態度較上屆積極,但「不應該每種病要得到特首憐憫才獲得治理」,需長遠政策。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主席曾建平表示,研究證明罕見病病人並不罕見,更是公營醫療系統要處理重大問題,但本港現欠全面罕見病政策,建議政府確立罕見病定義,因現不同國家有不同定義,確立後可精準醫療配對;而八成罕見病與遺傳基因缺陷有關,建議增設遺傳診斷專科盡早辨識遺傳的罕見病,及早介入治療,並增設罕見藥物審批制度加快審批。

更多港聞
兩公私營項目申請 公營單位佔37% 恒基蕉坑項目獲城規「開綠燈」
【明報專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個有潛力提供額外土地的選項,其中公私營合作的模式惹來社會廣泛討論,土地小組呈交行政長官的初步觀察報告稱「... 詳情
【明報專訊】在增加單位供應量問題上,特首林鄭月娥曾提出政府與商界「公私營合作」,希望藉以吸引發展商拋出不同計劃,以加快旗下換地。過往香港也有...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在提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文件提及,海外亦有不少公私營合作發展住宅的模式,以英國倫敦為例,為加快住宅供應,倫敦市長於2017年... 詳情
「不可認為該5範疇有較多支持」 黃遠輝:初步報告只作參考
【明報專訊】歷時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詣今日結束,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向特首林鄭月娥就《施政報告》提交的《初步觀察》報告中,提及收回粉嶺高球場... 詳情
【明報專訊】在土地大辯論的18個選項以外,民建聯昨日提出在內地設立港人社區,透過租借等方式,在鄰近香港的廣東省城市,例如珠海、中山及惠州等,...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