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人生活壓力大,不論你位處哪個社會經濟角色、年齡階層,生活上都要面對很多挑戰,身心健康不容忽視。2018年7月有保險公司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香港整體健康指標連續4年下跌,有92%港人感到有壓力,在23個調查國家及地區中,香港的健康及保健指標排名尾二,壓力方面則排第五。究竟香港人的精神健康狀G如何?社區支援措施又有什麼問題?
WHO-5
WHO-5包括「我感到快樂、心情舒暢」、「我感覺寧靜和放鬆」、「我感覺充滿活力、精力充沛」、「我睡醒時感到清新、得到了足夠休息」、「我每天生活充滿了有趣的事情」,就過去兩周情G評估。學術研究指出,若精神健康指數低於52分,即個人的精神健康狀G處於不及格水平;52至68分屬可接受水平;72分或以上代表精神健康狀G良好。
■一)香港人精神健康概G
◆2017年香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見圖)
◆各個生活範疇對精神健康的負面影響(圖)
解讀
? 2017年,26.5%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及格,40.9%的精神健康狀G處於可接受水平,超過三成受訪者的精神健康屬良好
? 若以性別劃分,受訪女性比男性的精神健康指數略高,女性為60.99分,男性則有58.38分,反映女性受訪者的精神健康較佳
? 婚姻狀G方面,離婚或分居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最低,只有45.37分,相比指數最高的喪偶為64.31分,相差近19分
? 在經濟活動身分中,全職工作的精神健康指數最低,只有56.97分,學生的精神健康指數最高,有64.65分
? 2017年有近四分之一在職受訪者認為「工作」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約兩成學生指出「學業」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分別有一成多受訪者表示「社會爭議」、「個人前途」、「財政狀G」及「身體狀G」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只有不足一成少數受訪者表示「人際關係」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
? 比較2016年和2017年的調查結果,在2017年,多個生活範疇(如財政狀G、社會爭議、學業等)對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影響的比例下降,但表示居住環境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影響的受訪者比例顯著上升,反映居住環境對受訪者造成的壓力不容忽視
資料來源:「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2017」,2017年10月26日
■二)香港人的情緒支援情G
◆處理困難的方法(見圖)
◆獲得情緒支援的途徑(圖)
◆解讀
? 遇到困難時,很少受訪者選擇「不處理/逃避」(1.9%)。逾四成受訪者表示會積極處理困難(41.5%),選擇與人閒談的受訪者有近四成(38.0%);32.3%會向朋友求助;22.3%則以做運動來處理困難
? 比較2016年及2017年的調查結果,認為從家人得到足夠/相當足夠/完全足夠情緒支援的受訪者比例,由2016年的約八成半下降至2017年的不足八成;從社交媒體得到足夠/相當足夠/完全足夠情緒支援的受訪者比例,則由2016年的近六成上升至2017年的約七成
? 2016年和2017年的調查結果均顯示,比較真實及網絡媒體的社交支援,逾九成受訪者認為前者對其精神健康較重要,但認為網絡媒體的社交支援較重要的受訪者比例,由2016年的6.4%升至2017年的9.5%
資料來源:「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2017」,2017年10月26日
■三)政府精神健康支援情G
◆醫院管理局精神科服務人數(見表)
◆醫管局精神科服務使用情G(見表)
解讀
? 根據立法會的文件,接受醫院管理局精神科服務的人數呈上升趨勢,或可反映本港的社區精神健康支援服務需求殷切,有關人數由2012/13年度的197,600名,增至2016/17年度的240,900名,增幅達22%
? 精神病在香港愈趨普遍,醫管局逐漸把服務重點放在為精神科病人提供日間及社區護理服務,而非住院治療。2011/2012至2015/16年度期間,精神科專科門診的就診人次及接受精神科外展服務的人次,分別增加9.2%及28.2%,接受住院治療的精神科病人人數則只微升2.8%
■思考問題
1. 有人認為「香港人精神壓力過大,家庭應負上最大責任。」你同意嗎?解釋你的答案。
2. 從社區及全港兩個層面,分別建議兩項措施以支援及提升香港人的精神健康狀G。
文:蔡嘉嘉老師
圖:資料圖片
[通通識 第5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