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社批不實際 增地超人口增長
【明報專訊】團結基金倡在大嶼山東面填海2200公頃,比政府建議多1.2倍,聲稱可提供25萬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容納70萬至110萬人口。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批評,整個計劃「不切實際、不符邏輯」,要增建的土地超出整體人口增長,質疑規劃與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有關,供內地專才跨境來港居住。
陳劍青:2030年前完成說法誤導
團結基金估計,整項計劃分兩期進行,一邊填海一邊興建道路基建及樓宇,第一期工程最快可在11年後、即2029年落成。陳劍青說政府計劃中,東大嶼都會在2030年後才發展,該基金提出可在2030年前完成,對公眾來說有誤導成分,嘗試製造假象予人感覺填海是很快有成效的選項,但如此大型項目,「11年基本是連眉目都未有」。
質疑供內地專才跨境居住
陳劍青說,規劃邏輯要配合實質需要,據統計處人口增長推算,本港至2040年代比現時多100餘萬人,但現單是一個「強化版」東大嶼都會可供110萬人居住,再加其他發展區如洪水橋、元朗南、新界東北,可再容納百萬人,「多出來的單位供誰住?」如要配合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供內地專才跨境來港居住,就要誠實向公眾交代。
陳劍青又質疑政府提出要填海後,有團體提更激進的計劃,似乎是要合理化政府的方案,據民間土地資源專家組成員任憲邦估計,建東大嶼都會的成本要4000億至5000億,有此資源其實有更多用途選項,包括收回所有新界棕地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