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某銀行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段廣告片,以創業者的故事帶出中小企理財業務。廣告拍得相當不錯,卻引來一些負評。 該廣告標榜銀行與客戶「迎難而上」,但偏偏觀眾的負評中批評銀行「落雨收遮」,亦不乏「開戶難」的怨懟。我認為負評對保守行為的批評不會是某家銀行獨有,因為它們商業模式相若。 銀行的保守作風源於其高成本結構︰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為了符合金管機構監管措施的營運成本。所以中小企陷困局之際,就是銀行收緊監控之時,這是正常商業決定,怨不得。 不設實體分行成本低 但以上情G會出現變數,因為金管局將發出虛擬銀行牌照,據指引,虛擬銀行可不設實體分行,只須有一家實體客服中心,成本較低自然能開出較好條件以吸引客戶。而目前表明意向的多是科技公司,傳統銀行中有意入場者寥寥,因為多數銀行仍無法衝破現有一套成本模式來想像。但在這變革中,若以金融行先,必離不開複雜的成本結構,若以科技出發,則能輕裝上陣。 科技重新定位金融產品 然而,改變成本結構只是小事,科技如何影響及為金融業增值才是真正重要的大課題。須知道,金融與科技是兩件不同的事,若發展金融科技時繼續只視科技為工具,是本末倒置;反而以科技主導,重新定位金融產品,才可帶領行業作出翻天覆地的變革。 至於過程中會否牽涉區塊鏈技術,目前未知,但可以肯定,真正的金融科技一定不是只視科技為工具,而是將科技放於首位來覓前路,求突破。 金融科技發展只會繼續向前,銀行要如何在這大勢中創新與自處,值得一眾業者深思。 作者 UDomain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無線科技商會永遠榮譽主席 章濤 [章濤 財科暗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