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茜盼將來 推出便攜檢測器
研究顯示本地海鮮有四分一錯標情況,有超市老闆指出,幾乎沒有消費者發現或是反映過有錯標的問題,尤其海鮮很多是以英文為名,對於海鮮英文不熟悉的移民,有可能較難察覺有關錯標問題。也有精明的市民指出,只會購買自己熟悉的海鮮種類,例如石斑、龍蝦、螃蟹或三文魚,所以很少買到錯標的魚。
中國來的郭女士昨日指出,她通常會到漁人碼頭的漁船買魚,而且只買她自己熟悉的魚。
至於有無可能上了日本餐館,吃了「此魚非彼魚」的錯標魚生,她認為有可能,但由於切成魚片後,她無法準確辨認,只是覺得口感稍差,但就完全無法判斷是吃進了其他種類的魚。
另一名台灣來的吳女士則說,她通常只買容易分辨的海鮮,那些無從用肉眼分辨的海鮮,她自己很少購買,但當她聽到有四分一的比例的海鮮遭到錯標時,她認為比例太高,政府應該做些事來保障市民權益。
卑詩大學食品科學博士候選人胡雅茜指出,目前使用的鑑定方法需要好幾天才能得出結果,她跟隨陸曉楠的研究團隊,正朝光譜分析的檢測方式發展,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發展出能夠隨時攜帶的儀器,讓超市雜貨店甚至是市民使用,屆時海鮮的真身將更加一目了然,無法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