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科技股上市 工業富聯推動中國工業4.0
中國市值前十大、第一大科技股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在上海A股上市,前三交易日市值已達四千億人民幣。工業富聯以互聯網與製造服務結合,響應「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推動中國「工業4.0」。張殿文
初夏陽光讓浦東陸家嘴清晨快速升溫,打著領帶的上班族經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不免議論紛紛,望著紅布條上「慶賀工業富聯上市成功」。中國市值前十大、科技股中第一大股六月八日誕生,前三交易日市值已達四千億人民幣(約合六百二十億美元)。
不只是上海當地證券財經媒體,像北京、台灣、香港,甚至日本記者都來採訪「工業富聯」誕生,因為互聯網和製造結合,象徵「工業富聯」母公司富士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二零一五年提出「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在下一輪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製造伙伴計劃」(AMP)競爭中力爭向上,牽動未來中國製造版圖發展。
「我們會積極配合中國製造二零二五的計劃!」工業富聯董事長陳永正說。工業富聯預計在八大項目投資,總投資額合計二百七十二點五三億人民幣,其中「智能製造」相關研發應用超過一半,說明工業富聯對「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勢在必得。
二零二五年工業互聯網將創造全球八十二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佔全球總經濟量的二分之一,事實上就是整個製造業的終極大餅。工業富聯總經理鄭弘孟說,他每次看見大陸許多製造工廠的機器上還用貼膠帶的方式管理記錄,就不免心急,這樣如何跟得上歐美製造業變革?
互聯網早就發明了,為什麼製造業一直沒有釋放產值?原因是5G移動網絡的來臨,速度和容量才能即時將所有機器相連。從上游到下游、從零件到成品,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資訊產品製造商,率先衝剌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又一大契機。陳永正原本是微軟大中華總裁,也曾做過NBA中國代表,郭台銘先延請他擔任台灣亞太電信公司總經理,再請他主持工業富聯上市,就是借重他「開創性」的管理能力。
媒體形容,工業富聯這次上市審查是「光速過會」。從二月一日申報材料到三月八日審核完畢,包括十三個非工作日總共三十六天,陳強調工業富聯和當局溝通已花一年多時間。
四股變革力量推動上市
工業富聯上市背後有四股變革力量推動,首先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變革。從六月一日開始,MSCI正式將上海A股納入指數,中國股市正式成為全球資本市場連動一環,全球大型基金開始停佇,雖說權重目標只有百分之五,未來卻會上升到百分之二十,讓國外資金也能大舉投資中企,而中企也能得到國際資金的加持。
上海A股站上世界,但是其中一千四百多支股票多在民生建設、金融服務,科技資訊業少之又少,數目不到百分之一,主要是因為科技業是全球競爭、波動起伏較大、各種科學名稱解釋深奧、世代變化快速,難以吸引大陸股民投資。但是像工業富聯這樣的科技公司,本錢雄厚、客戶強大、財務穩健,投資人風險較低,自然是A股爭取對象。中國要發展全面資本市場,不可能避開科技公司上市籌資,事實上全面資本市場更可以帶動產業提升發展,讓中國本土更多科技公司到上海A股上市,因此這次工業富聯的保薦名單中,有許多金融機構的「國家隊」爭相投資,希望藉著投資工業富聯,能夠深度了解科技投資管理的方式。
資金和技術結合,是產業驅動的動力,是目前全球競爭的規則,不是靠補貼財務和一成不變的計劃。而另一方面,資金也要有投資不同產業的節奏和耐心,找到價值回報的極大化,特別是像工業富聯這樣的新興產業公司,機器人比重佔有百分之一,象徵未來寬廣的投資機會,誠如谷歌、亞馬遜在美國市場壯大,科技股的潛力也是A股資本市場急需的動能。
第二股變革力量是中國地方急切發展的動能。工業富聯有員工二十七萬,許多產業分析師檢視子公司組成結構,發現許多蘋果電腦相關組件公司也在其中,特別是鄭州、成都和貴州的公司,這些分公司在供應鏈上有不同位置,卻帶動了地方就業和發展繁榮。
就在六月六日,富士康在深圳歡度三十歲生日。從一九八八年富士康創辦人到深圳考察,到今年富士康成為大陸創匯最高的企業,陳永正說,過去三十年富士康總共發出五千億人民幣工資給年輕員工,更不要說三餐照顧,三十年前富士康總是買光全深圳的雞腿給員工加菜。一條條生產線和數千萬外來員工進駐,帶來地方繁華。除了員工之外,周邊食衣住和交通,深圳龍華三十年前一平方米價格和三十年後已無法用百倍來計算,打開中國繁榮櫥窗,富士康往內陸發展有其成本考量,但是郭台銘自己卻可能因為自謙,富士康三十年真正帶動的,是為深圳帶來無價的「創業家精神」。
許多員工離開富士康之後,選擇自行創業或到對手企業,三十年來從比亞迪到華為,都有富士康影子,更不要說手機行業崛起,深圳和中國其他地方比起來,強在創業家精神,如果將之引進中國其他省份,對於中國發展平衡有莫大幫助。如果大陸地方政府只是把富士康投資當肥羊來看、只當稅收來源來看,就太可惜了。
另一方面,工業富聯在A股上市,正可彌補過去富士康只能讓員工出走創業的遺憾,過去台股無法分配給大陸富士康員工,讓員工只能選擇出走做小老闆,而無法在內部直接創業。目前工業富聯三十歲以下員工佔比近六成,四十歲以下員工佔比超過八成,公司擁有超過四萬名研發工程人員,佔比約百分之十五。六月六日,郭台銘特別宣布,工業富聯上市將啟動「員工持股計劃」,讓二十七萬名員工都能以績效爭取股份,未來十年下一階段從「就業」到「創業」,也讓河南和富土康都達到雙贏。
第三股力量是來自中國製造業變革的強烈需求。除了工人薪資報酬及持股保障,更需要大筆投資在通訊及製造數據的研發上,美國GE公司已推出「Predix」的工業互聯網服務,中國要迎頭趕上,甚至超越歐美,沒有超前進度的投資,是不可能達成的,這也是工業富聯上市的需求。
富士康以四十年來為全球科技龍頭提供製造服務的經驗,發展出「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是富士康再一次轉型,而5G的標準正在建立中,工業富聯將訊息流、資金流、技術流、人員流、物料流和過程流等「六流」貫穿整合,向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方向邁進。「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8K結合新一代的5G通信技術!」鄭弘孟強調。這也是富士康和西門子、GE相比,最突出的優勢之一,8K有日本夏普獨步領先的技術做後盾,8K超高清圖像借助5G能快速傳輸,連三微米的手機表面劃痕都能自動檢測修復,這種整合視覺化分析工具實現了製造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工業富聯將逐步建設成「智能工廠」。
這也是為什麼BAT出現在第一批戰略投資夥伴名單中,事實上不管是騰訊的無人車、阿里巴巴的淘工廠、還是百度的人工智能,都需要實體製造配合,因此陳永正一直強調,工業互聯網和BAT是一種合作助攻關係,也代表工業互聯網探索才剛剛開始,需要大筆資金掖助,而台灣的鴻海集團雖然現金充足,但是下一代的製造必需直接和廣大市場連接起來。
新平台為中小企賦能
第四股力量是來自富士康自身轉型成長的變革。郭台銘希望富士康成為一個平台公司,這是和過去「一條龍式」製造服務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這個平台能為中小企「賦能」,整合供應鏈上下游,同步資訊,共用價值,擴大平台服務。這就像台積電原本也是代工服務,為沒有足夠產能的芯片設計公司提供製造服務,以迅速壯大,卻發展為一個「共生系統」;而模具則為「工業之母」,工業富聯打造了名為「Beacon」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為中小企提供製造服務,平台上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幫助各種工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多智能製造方案。
賦能中小企是工業富聯的使命,更是中國製造二零二五的願景。「工業富聯希望為成千家,應該說成萬家中小企業服務!」鄭弘孟指出,許多大企業都是從中小企開始打好根基,而工業富聯財務總監郭俊宏則指出,工業富聯以控股型公司發展,下屬子公司負責具體經營,就是為了擴大未來更大平台生態。
為了徹底做到虛實整合,工業富聯從技術開發、安全生產、銷售管理、品質控制、財務會計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對下屬全資及控股子公司有效管理、利潤分配等,就像一個小生態系,也是為未來更廣大的平台練兵,再用人工智能、精密模具數據等協助中小企成長。這是大陸中小企的「歷史機遇」,富士康希望用平台方式,不再讓大陸中小企吃過去創業維艱的苦頭,就像富士康母企業台灣鴻海集團一九九一年在台灣上市時,也只是一個中小企業,三十年發展成一個製造服務的「航母」,如果說夏普的併購是郭台銘「二次創業」,工業富聯則是富士康的「新生」。
中國科技第一股順利升空,郭台銘長子郭守正低調現身打氣。上市典禮台上,經營團隊興奮的合照留影,迎接剛要開始的真正戰役。中國成百萬的中小企和創業者必需跟得上「製造二零二五」的腳步,才有可能在全球競爭下生存下來。
全球5G標準制定還在確認,媒體搶問工業富聯未來業績「增長點」數字可能還太早,但是工業富聯將傳承過去深圳富士康、台灣鴻海的「長期、穩定、科技、發展、國際」理念,堅持不變,讓團隊更有勇氣挑戰未來三十年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