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3年前15歲英菲混血少女墮樓,揭發她無領身分證,且母親逾期逗留,申訴專員公署事後調查入境事務處跟進逾期未辦理出生登記的情况。調查報告披露,入境處由1990年至2015年中有151宗個案,在嬰兒出生逾1年仍未辦登記手續,全部於墮樓案後才轉介調查科,當中有1990年出生的人一直未登記,亦有人無證生活逾廿年始辦理手續。公署批評入境處過往跟進逾期未登記個案「軟弱無力」,「不作為的程度令人咋舌」。入境處承認舊機制有不足,2015年5月已推出新機制,並於今年2月成立專責小組跟進逾期未登記個案。
70宗無發通知書提醒
法例規定,父母須於嬰兒出生後42天內為嬰兒辦理出生登記。據入境處舊機制,當父母在嬰兒出生3個月或6個月後未辦手續,入境處會各發通知書提醒父母;若嬰兒出生9個月後仍未登記,會再以掛號郵件發通知書並致電父母。2015年4月7日15歲英菲混血少女墮樓案後,入境處同年5月更新機制,若嬰兒出生15個月後仍未登記,便會轉介調查科並考慮提出檢控。
30個案母親逾期逗留 最長8年
調查報告披露,入境處於1990年至2015年5月26日,即在舊機制下,有151宗個案超過1年未辦出生登記,其中70宗(46.4%)無發出任何通知書提醒父母為子女辦理出生登記,公署形容「情况令人吃驚」;當中120個案有完整地址,其餘地址不完整或父母無提供地址。其中30宗個案的母親逾期逗留,最長逾期逗留8年。
150宗全在2015年5月後轉介
151宗個案中,7名母親有多於一名子女未辦出生登記,有嬰兒早於1994年9月出生,至2015年12月才登記,即長達廿年過着無證生活。
除了一宗因母親失去聯絡而由社工補辦手續,入境處已將其餘150宗個案轉介調查科,不過全是在2015年5月或之後轉介。
至去年底,撇除47宗已夭折或早年已登記的個案,入境處對104宗個案已展開調查,仍有52宗未完成,35宗已提出檢控,34宗被定罪。公署提出四大建議,包括探討設立強制通報機制的可行性、入境處應與醫院探討解決呈報表住址欠全的方案(另見稿)。
今年2月成立專責小組跟進
入境處表示,接受公署建議並會積極跟進,亦會加強宣傳,使父母知悉為子女辦理出生登記的法律責任及後果。
入境處今年2月26日起成立專責工作小組,若父母在嬰兒出生42天內仍未為其辦理出生登記,該小組會發首封通知書並致電父母;若未聯絡上,會將父母資料輸入電腦系統,當他們使用該處服務時,要求他們立即補辦登記。若父母仍不辦手續,小組會在首封通知書發出後3個月寄出第2封通知書並派員上門查訪,若仍未聯絡上父母,會即時轉交調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