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原由6間大學組成的「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大學亦加入合作,並斥資1500萬元成立校內首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大分部)。教大實驗室分部現正收集約100名學童的生活習慣問卷及尿液樣本,量度尿液中6種內分泌干擾物的濃度,從而分析生活習慣與內分泌干擾物濃度的關係,並推論內分泌干擾物的負面影響如生殖能力受損等會否遺傳3代。
斥資1500萬成立
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研究講座教授(生物科學)胡紹燊指香港位於珠江的出口,因工廠數量多,海洋污染濃度高,「有齊所有污染物」,反有助海洋研究專家深入研究污染物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他說教大實驗室分部團隊有來自環境化學、統計學及社會經濟學等約12名專家,早前獲學校撥350萬元展開相關研究,正向約100名4至12歲、居住不同地區的本地學童,以問卷調查生活習慣。團隊另收集學童尿液樣本,測試當中6種內分泌干擾物濃度,例如用於生產塑膠的酚甲烷(BPA)及製造避孕藥的炔雌醇(EE)等,接着會按參與者所提交的問卷,分析學童的生活習慣與內分泌干擾物濃度的關係。
胡紹燊解釋,內分泌干擾物會導致「表觀遺傳影響」,如生殖能力受損等,由於經費有限,是次集中研究該6種普遍存於空氣、食物、水和海洋中的內分泌干擾物。他表示研究除分析生活習慣與分泌干擾物濃度的關係外,亦有助團隊進一步研究解決或避免吸收過多內分泌干擾物的方法。
研內分泌干擾物會否遺傳3代
整個研究由5間大學共同合作,包括城大及教大等設有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學,胡紹燊稱大學合作研究該6種海洋存有的內分泌干擾物,及其負面影響會否傳至海洋生物第3代,再按教大實驗室分部的研究結果,推論人類吸收相關內分泌干擾物後,是否亦有可能出現此情况;他預計整項研究需時3年。
被問早前國家科學技術部宣布本港大專院校或科研機構可直接申請國家撥款,更可跨境在港使用的看法,胡紹燊指現時「內地科研不容忽視」,認為本地可直接申請撥款是一件好事,「錢多了,可以做大計劃」,亦可參與內地的大型研究項目。不過,他批評現時特區政府雖大力推動創科,但欠缺清晰藍圖,沒有明確的目標及規劃,冀政府規劃創科發展,增加本地年輕人從事創科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