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6.03
    星期日

麵包花中重生
病後人生更有味

[2018.06.03] 發表
生場大病,楊桂娟心態依舊樂觀進取,讓人生開出更美的花朵。
楊桂娟製作的雜貨檔,細節耐人尋味,電燈還會亮!

「你看,我眼瞼其實是闔不上的,醫生在眼皮底下加了一小塊金屬來增加重量,眼皮才能垂下;至於臉頰,則是從腳上抽了神經,轉接在臉頰上,才能有些運動……」

即使生活如此,列市居民楊桂娟說,自己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

文/攝影:葉曉蓉

才四十出頭的年紀,楊桂娟就中風了。

在香港從事教育工作的楊桂娟(Conny),2003年移民大溫,才移民沒多久,2005年就因為先天性腦血管溢血而中風,醫生說,腦部血管破裂,經歷了開腦手術,能活下來只能說是命大。

「中風後,我開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手術,也經歷了各式各樣的復健和針灸。」她指着臉說,醫生連臉皮都掀開來裝植神經,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最難受的,其實是一個人待在家。

興趣幫助重生

「我真是閒不下來,也不想像個病人待在家裏,感覺自己變成沒用的人……」大病襲來,只能長時間在家修養,原本在香港就兼職教學日本樹脂花的楊桂娟,抵加之後,也決定在空閒時開班在社區活動中心開班授課,但這一切都因為中風,全部停擺。

左眼看不清,手指不靈活,講話也不清楚,但這樣的她卻一點也不退縮,「復健師認為重拾麵包花的興趣對我有益,可以鍛鍊手指,生活又有重心,所以很鼓勵我。」她說,能在家裏教學生是生活中很大的動力,可以發揮所長、和其他人接觸,沒辦法像以前出門,就開始在家授課吧!

做完開腦手術後,到現在還有些後遺症,楊桂娟說,頭部仍舊感到疼痛和麻痺,左耳的聽力也僅剩一些,所以在教學時說話不能太大聲,不然頭會疼痛,「但是我的學生都非常體諒和包容我,每年一次的展覽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才得以讓麵包花的作品推廣給更多人認識欣賞,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幫助,對此我非常的感謝!」

雙手捏出仿生花

在家上課,楊桂娟家裏擺滿了作品,一盆盆各形各色的花朵,蘭花、百合、金桔等等……直到摸上手,不然遠觀近看都像真花!

日本樹脂花又稱麵包花,楊桂娟解釋,早期時有人利用吃剩下的麵包屑加些膠水揉成團,拿來作為塑形材料,捏些人像、動物,只是成品不能持久,會溶、會破,還有可能發霉,後來在日本有人利用這樣的麵粉,加上防腐劑等改良,逐漸演變成目前用來製作仿生花(模擬真花)的材料,麵包花土本身沒有顏色,粒子細緻質感佳,上色後色彩呈現自然,成品栩栩如生。

像漸層色的花瓣,是先做好形狀,先上一層顏色,乾了才能在塗一層,慢慢完成;其他則預先將顏色染進麵包花土裏,之後再雕塑形狀,麵包花其實技巧要求不高,楊桂娟認為,耐心最重要,「要有耐心,感到困難都有興趣學,都願意花時間整!」她笑說,自己一直以來就是急匆匆地生活,但真心喜歡麵包花,為了興趣也只能放慢腳步。

原本只做麵包花的楊桂娟,某次聽學生談到香港正流行製作迷你公仔屋,精巧的黏土公仔屋重現了香港早期懷舊蔬菜檔、生果檔、車仔檔、燒臘店等微型世界,趣味十足,讓楊桂娟也一頭栽進了迷你公仔的世界,現在更是做出了不錯的成果,更有人找她訂製公仔屋。

她謙虛地說自己只是業餘,在香港才是高手如雲,成品更加細膩。她指着小的「零件」說,像「出前一丁」公仔面是從香港訂購的,其他小物件如雞蛋是自己做,拿鑷子將上色好的蛋一個個黏上蛋盒而成。

現在的楊桂娟,可是有着忙碌的日程表,「這周我有七堂課,一堂五到十個學生,有幾天中午、晚上都有課。」

她笑着指着一旁摺疊的乒乓球桌說,有閒時還會把桌子擺上,和丈夫打場乒乓球賽,只是四處擺放的麵包花作品要用塑膠布保護好,免得被快速飛躍的球給打壞!

除了教課,楊桂娟也接受私人訂製,每年農曆新年會在列治文時代坊商場(Aberdeen Centre)展出作品,順便招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時候一覽她的作品,或電郵yeungconny@yahoo.com.hk查詢。

更多 生活派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