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派飯善舉感染法官律師參與 法院愛心食店不敵財團結業
【明報專訊】「沒想過政府鼓勵人幫助弱勢,但當企業盡社會責任時,政府卻帶頭reject(拒絕)。」在九龍城法院大樓經營食店「簡單小廚」的年輕老闆Jodie,3年前創業後堅持幫助弱勢,每周與社福機構合作,向有需要長者送贈飯盒,可惜小店近期續約時未能中標,難敵大財團,於昨日結業。Jodie慨嘆,政府處理投標申請缺彈性,只以金錢衡量企業。
「最初是長者幫我,令我不用浪費食物,個心無咁難過。」年僅27歲、面露燦爛笑容的Jodie為簡單小廚的老闆。她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原打算創辦教育中心,因久久未能找到舖位,後來因男友一句戲言,令她決定投下法院大樓小食部經營,開展創業之路。
免浪費食材 伙社工製飯盒
Jodie回想,開業初期生意淡薄,只能倒掉剩下的食材。過往有做義工的她靈機一觸,聯絡社工將食材製成飯盒,贈予長者,一派便是3年。
Jodie的餐廳近年每周3日、每日製作約80個飯盒送贈基層或長者。她憶述,曾在家訪時看到有長者連基本生活需要亦未能負擔,故堅持每周以飯盒送暖,「他們無收入,每個月要付4000元自費買藥,要自行買飯食就無藥食」,其送飯決定除獲餐廳廚師及職員支持,甚至感染法院大樓內的法官與律師,一同參與派飯工作。「有些長者連飯也煮不到,即使送米給他也無用,我們希望用最實際的飯盒,讓長者知道社會上仍有人關心他們。」
每周3天每次80盒 派足3年
正當一切發展順利,Jodie今年4月收到產業署通知,指她失落法院大樓小食部的經營權,食店要結業。她指中標集團以月租2萬元投得3年合約,較她原本的1.5萬元租金高出近四成,「即使我事先知道對方的出價,都不能競爭。若每月要多付近6000元,我便不能繼續派飯。」Jodie無奈說,堅持經營生意同時幫助弱勢的宗旨,想不到首先拒絕自己的竟是政府,「其實令人很失望」,昨提起時面帶苦笑,眼淚已奪眶而出。
嘆助弱勢遭政府拒絕
抹乾眼淚,結業仍是無可避免。Jodie說,正尋覓新地方再次營業,其間的派飯工作已拜託友人安排。她期望找到租金合理的舖位繼續經營,「再開舖我都會堅持繼續派飯,這是我做生意的宗旨」,如因成本高或其他問題而不能派飯,便索性不再開店了。
明報記者 鄧柳媚 鍾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