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來上映的《打死不離歌星夢》,躋身全球三大賣座印度電影,感動各地影迷,你也是其中一位嗎?電影中的女主角自小夢想成為歌星,但父親並不認同,更強迫她跟陌生男人結婚。電影故事雖為虛構,但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印度仍然普遍。性別不平等不只窒礙女性追求夢想,更是女性貧窮的主因。
制度向男性傾斜 僅一成婦女擁土地權
印度不少婦女以務農維生,但部分婦女只被承認為「農業勞工」,連成為「農民」的資格都沒有,無法申請政府的資源,例如貸款等。因制度向男性傾斜,當地僅一成婦女擁有土地權,部分婦女甚至連下田勞動的權利也沒有。例如在印度北方邦的農婦Suresho Aina因落田耕作,被夫家認為她「拋頭露面」,逐她離家。失去夫家支持,她只希望分到一小塊田耕作自力更生,但遭夫家拒絕,生計頓成問題。這遭遇正是印度不少農婦的寫照。
過去9年,樂施會的伙伴AAROH領導超過9000名女農民參與倡議運動,推廣「女農民」的貢獻,並促使 6800名男性與其配偶分享土地擁有權。Suresho Aina其後在樂施會和伙伴的支持下,接受農業培訓及獲租借農地。經過兩年半的努力,她夫家終同意在其中兩畝地的地契上加入她的名字,令她取得農民資格。可是,除了家庭壓力,社會既定觀念亦令婦女發展寸步難行,例如Suresho到銀行申請農戶信用卡時,竟因女性的身分遭銀行經理游說撤回申請。經多次嘗試,她終獲政府提供的農民津貼。她購置一台二手拖拉機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成功脫貧。
全球三分二文盲是女性
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國,女性貧窮問題嚴峻,根據聯合國2015年發表有關全球婦女狀况的報告,印度女性的平均收入低於男性32.6%。但女性貧窮非印度獨有的現象,綜觀全球,女性平均收入低於男性24%。女性收入不及男性其一原因是接受教育的機會較少。目前,全球接近三分之二文盲是女性,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仍然偏低。不少女性,尤其出身農村的,往往被家庭阻止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另一重要原因是家庭崗位限制,婦女多被認定需處理家務及照料家人,以致她們可選擇的工種大減。她們大多從事低薪和沒有保障的工作,如外判清潔或零散工。在亞洲,75%的女性從事非正規經濟活動,包括小販、家庭傭工等缺乏有薪病假、產假等勞工保障的工作。由此可見,根深柢固的偏見,令全球很多女性缺乏機會脫貧。
我們身處的香港,女性貧窮問題同樣較男性嚴重。2016年《香港貧窮情?報告》顯示,女性貧窮人口(政策介入後)達539,900人,較男性的456,000人為高。香港政府統計處資訊顯示,2015年貧窮住戶當中,兩性就業人士的收入差距達四成。而本港女性的貧窮狀况進一步變差,貧窮人口中女性的百分比由 2001年的51.2%,擴大至2015年為53.7%,情?值得關注。
本地婦女要兼顧家庭 選低薪工作
樂施會於2016年發表《香港婦女貧窮狀?報告》,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本地婦女大多要兼顧家庭,她們大多只能挑選低工資、低勞工保障的工作。就此樂施會提出發展墟市、改善零散工待遇以及加強託兒服務等建議,希望有助本地女性脫貧。
無論在印度或是香港,每個人不論性別,都應如電影中的主角般擁有追求夢想和發展的權利。你又對改善本地女性貧窮有何創意點子?只要社會上每人多走一步,更平等的世界不會只是夢!
文、圖:樂施會
[通通識 第5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