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院管理局昨今兩日舉辦研討大會,邀請150多名來自海內外講者,與超過5600名醫護人員及學者交流。醫管局指未來會整合流動應用平台,處理預約和檢視醫療紀錄,公立醫院並於今年9月起陸續引入自助手機支付及信用卡感應式支付等付款方式,首階段於專科門診實施。 醫管局研開放大數據 醫管局主席梁智仁在開幕致辭時表示,為配合政府發展智慧城市,醫管局已開展數碼圖像計劃,例如掃描病人需做手術部位的3D圖像,並模擬手術情G等,該計劃已推廣至7個聯網共23間醫院,涵蓋八大專科。梁又說,醫管局正探討開發大數據分析平台,試驗開放醫管局數據作分析研究,以制訂醫療政策。 昨日共有25場研討會,其中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談及金融科技(FinTech),他透露醫管局將於9月開始,陸續在公立醫院自助收費亭增設手機支付及信用卡感應式支付等付款方式,並先在專科門診實施,以繳付專科門診診金及藥費。 現時公立醫院的自助收費站只接受八達通付款,而人手繳費處雖接受現金、八達通及信用卡等,但病人或家屬往往要大排長龍。根據醫管局資料,2016/17年度醫院及門診收入為38億元,涉及120萬張帳單和1900萬宗交易。鍾健禮說,若每一個人到繳費處付款需時一分鐘,一年總共要用36萬小時,他認為增加自助付款方式,既方便病人,亦可紓緩局方人手。 慢性病者增 與缺乏運動有關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蠸摮P辭時亦談及本港慢性疾病對醫療系統的負荷。他說,按醫管局服務量推算,預計慢性疾病患者將會由2016年的146萬人,增至2026年的205萬人,並於2036年增至247萬人。數據亦顯示年紀愈大,身患多種病症的機率愈高,2016年的146萬名長期病患者中,約一半是長者,當中過半數同時患多種疾病。梁蠸憭S說,慢性疾病患者群組中,2016年長者與非長者人數平均增長率均為5%,認為部分原因與生活方式有關,例如缺乏運動。他說資訊科技在慢性疾病治療上發揮作用,將開發公眾綜合流動應用平台,讓市民隨時預約服務及查看健康紀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