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 世代取向分歧
馬克思的其中一本重要著作,是至今仍被熱烈討論的《資本論》。不少論者認為,在今天全球化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面臨崩壞、不平等加劇下,年輕人對社會主義的支持有增無減,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思想與現今社會關係仍密切。
《資本論》共分4卷,第一卷於1867年出版。書中分析資本主義制度運作,主張追求利潤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動力,資本階級藉由剝削工人階級而坐擁財富,同時無力掌握生產方式的大眾被迫面對更困苦的生活,最終必然令制度不穩,由社會主義取代。有關理論曾成為俄羅斯與中國等共產國家發動革命的啟發,亦影響不少工會運動發展。1990年代蘇聯解體雖令馬克斯的理論受疑,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後,馬克斯預視的資本主義危機被認為正一一實現。
年輕世代近年對資本主義質疑日深。美國哈佛大學2016年一項調查指出,受訪的18至29歲美國千禧世代中有51%反對資本主義。去年11月YouGov一項民調亦顯示,44%受訪美國千禧代(2000年起出生者)希望在社會主義國家生活,比選擇資本主義國家的還多2個百分點,而成年人則有近六成人希望在資本主義國家生活,顯示兩個世代出現嚴重鴻溝。
有受訪年輕人認為,人工智能發展危及人類就業機會,以至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等情况,均反映「資本主義失效」。
希臘前財長、經濟學家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於《衛報》撰文,認為馬克斯提出各種經濟與社會理論並非旨在討論學術,而是呼籲民眾發動革命,正切合今天年輕世代的處境:是否應服從逐漸崩壞的既有經濟秩序,抑或應付出代價,例如尋找新的工作以至生活方式對抗。他認為,儘管社會主義幾乎已退出全球政治舞台,但其改變社會的精神仍將不斷發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