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即將迎來第10個中國海軍建軍節,首艘國產航母目前已進入出海倒計時狀態,料在海軍節前後首次試航。在繫泊試驗現場附近,兩天前還殘存在艦島近甲板位置的腳手架,現已全部移除。大批疑裝有試航物資的木箱出現在甲板之上等待入艦,艦載武器亦換上軍綠色「外套」,接近服役狀態。參照遼寧艦試航做法,國產航母出海前,遼寧海事局將發佈航行警告,披露禁航區坐標及禁航時間。
擁有此前遼寧艦的試航經驗,首艘國產航母海試會更為順利,首次出海料在一周以內,海軍89號綜合保障船將全程陪同。試航結束後,航母仍將返回大連造船廠進一步調試。
入列服役前,航母海試主要包括造船廠試航和海軍驗收試航。前者是航母在完成舾裝和繫泊試驗後首次出海航行,以確保硬件和機械等達到合同要求。造船廠試航由船廠組織實施,海軍人員現場監督,包括系統和設備檢查、出航前操演和出海試航等環節。
造船廠試航成功後,才會進行更為嚴格的海軍海上驗收測試。此輪實驗,主要進行機械性能、偵察探測、防空武器、艦面系統等一系列測試,將會出現滿功率航行、倒車、全速轉彎及甲板洗消作業等「炫酷」項目。在所有項目通過檢查驗收組的驗收後,國產航母方可被海軍接收入列。
艦載機可用空間增
與遼寧艦相比,首艘國產航母艦島尺寸明顯縮小,能節省更多甲板空間供艦載機使用。電子設備數量顯著增多,相控陣雷達換為新型且位置發生變化,顯示該艦指揮控制與電子戰能力得以提升。此外,相較於遼寧艦,國產航母的司令艦橋與航海艦橋分離,變為雙層。而在艦島尾部,國產航母還設立了大面積的航空指揮室,更有利於甲板調度及着艦與起飛控制。
著名軍事專家李傑此前曾表示,國產航母更多改進是在看不見的內部,不僅取消了艦首飛行甲板下方安置的12枚體積龐大的重型反艦導彈,內部艙室和彈藥運送通道也經過重新設計,艦載武器、雷達、發動機、電子設備等全部採用了國內最新型裝備,與遼寧艦相比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