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是全球最大魚翅貿易城市,隨茈咱虧O育意識抬頭,本港魚翅入口量在10年間大減逾五成。不過有環團發現,有出口商在貨單上以科學學名取代魚翅名稱,以圖瞞騙船公司為其轉口受管制魚翅,促請政府加強打擊非法野生生物貿易。 魚翅入口量10年跌逾半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引述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字,本港魚翅入口量於10年間大幅下降逾五成,從2007年的10,210公噸,跌至2017年的4979公噸;而魚翅產品轉口量也由2007年的5683公噸下降至1434公噸,跌幅達75%。 港有印度魚翅疑非法 基金會高級項目主任(可持續發展 - 海洋)曾翠芝指出,本港每年處理全球約四成魚翅貿易,本港錄得魚翅入口及轉口量大幅減少令人鼓舞。但過去一年,有船公司向基金會反映,有出口商在貨單上以學名取代鯊魚名稱,企圖瞞騙船公司為其轉口受管制魚翅;而印度已禁魚翅出口,惟基金會發現本港近年仍有從印度進口魚翅,懷疑是非法貿易。 環團斥未檢控 曾翠芝指非法入口受管制魚翅屬犯法,惟海關於2014至2017年檢獲的受管制魚翅產品個案只有23宗,而海關以未有足夠證據為由,全部未有提出檢控,促請港府打強打擊非法貿易活動。 本港魚翅入口量2011年達到高峰,全年入口103,22公噸,2012年顯著下跌,2013年更跌至5412公噸,但2014年錄得反彈,直至2017年再錄得顯著下降,去年首度跌穿5000公噸。香港的魚翅經海運入口比率亦由2016年的九成,輕微跌至2017年的8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