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議會第二大黨「社民黨」昨(4日)完成點票,通過與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基社盟陣營合組聯合政府,結束長達5個月的政治僵局,令掌權12年的默克爾順利三度連任。正當歐洲面臨歐美貿易戰、英國脫歐安排等挑戰之際,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掃除政治不明朗普遍受歡迎。不過,默克爾在去年大選慘勝,組閣過程連番讓步,又無奈接納政敵入閣,分析擔心她的政治力量已不再,德國政壇開始步入「後默克爾時代」。
掃除不明朗 馬克龍﹕對歐洲是好消息
在柏林黨總部通宵點算郵寄選票後,社民黨昨早宣布,黨內投票以66%贊成票,通過與基民盟/基社盟的合作組閣方案,意味德國政府將延續目前「左右大聯盟」模式。德國政治明朗,法國總統馬克龍昨稱結果對歐洲是好消息。
在極右民粹「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崛起下,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兩大傳統政治陣營在去年9月大選中選票流失嚴重,得票率計前者是1949年後新低,後者更是戰後最差。社民黨原拒再加入政府,默克爾屬意與綠黨和自民黨合組聯盟,不惜將多年來主導歐盟金融財政政策的財長朔伊布勒移任聯邦議會議長,虛位以待,但協商仍破局。
默克爾及後再找社民黨組閣,社民黨少壯派動員反對。兩黨在兩周前達成協議,基民盟上周一已先通過,社民黨高層近日出力向黨內基層拉票以防爆冷拉倒。儘管組閣最終過關,但連串驚險反映默克爾聲望下滑,政治能量不復再,愈來愈多民眾和黨友希望默克爾退位讓賢,觀察家形容是「默克爾疲勞」。
基民盟失外長財長 黨員不滿
默克爾組閣過程連番讓步,由社民黨同時執掌外長和財長兩大要職,激起基民盟內部反彈。默克爾受壓下安排黨內新星入閣安撫黨內不滿聲音,但這意味着她須放棄內政部長德邁齊爾等數名長年政治盟友,更被迫讓多番批評其難民政策的年輕政敵施潘(Jens Spahn)更上一層樓,由副財長升為衛生部長。
這意味着默克爾在新一個任期內除面對極右AfD威脅外,亦面對基民盟內部路線之爭。該黨向屬保守派,但默克爾上台將基民盟帶往中間派,惹起黨內右派不滿,施潘的上位便是明證。2014年黨大會,他擊敗默克爾的心儀人選躋身執委會。施潘其後成為默克爾開放門戶政策的最尖銳批評者,成為黨內保守派新星。
勢難再連任 為「小默克爾」鋪路
歐美傳媒普遍相信,默克爾由2005年11月起的德國總理生涯已接近黃昏,不可能再次競逐連任,有論者更揣測她會否提前下台。默克爾堅稱會完成任期,但她同時亦為接班做準備,上月提名薩爾蘭州長卡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出任基民盟秘書長。後者有「小默克爾」之稱,主張維持中間路線,外界相信她頗有機會與施潘角逐下任黨魁。
立場在兩者之間的下任農業部長克勒克納(Julia Klockner)、風格與默克爾相似的下任教育及科研部長卡里策克(Anja Karliczek)也有機會。(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