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組合屋入住者背景不明
關注組織批項目缺乏透明度
【明報專訊】溫市市府於馬寶地區(Marpole)搭建的組合屋,已陸續由無家可歸者遷入。但一直關注項目的社區組織,不滿溫市市府拒絕公開入住者的組成,例如當中有多少人是屬於被歸類為「第三級別服務」(Service Level 3)對象,並要求市府提高透明度。市府無家可歸者服務總監回應強調,營運這些組合屋的機構不會標籤入住者,只會一視同仁,按照他們的需要作出安排。
溫市市府於西59街(W 59 Ave.)夾希瑟街(Heather St.)興建的臨時組合屋已建成,其中一座並已獲全數39人入住,負責的機構現正安排第二座的租客遷入。
代表6萬名居民的溫哥華愛心市民協會一直關注項目對周遭學校及學生的影響,他們表示,市府不公開入住者的背景及組成,令整個項目缺乏透明度。
協會發言人帕拉舒克(Derek Palaschuk)認為,市府應在網上發布資料,好讓社區進行相應的工作,並重申如市府不是在學校附近搭建組合屋,協會是會支持項目。
根據市府去年發表的報告,「第三級別服務」對象為一些有中度至高度服務需求的人士。他們或有癖癮、精神問題,以及嚴重的刑事案底。
溫市市府無家可歸者服務總監惠蒂(Ethel Whitty)指出,這些組合屋為部分較有需要的無家可歸者提供優先入住權,這些人包括現時未有入住庇護中心或已經在庇護中心居住、45歲以上,以及身體有殘障、「居於」馬寶區但無家可歸的人士。
市府:不會標籤入住者
惠蒂沒有透露當中有多少比例的入住者為第三級別服務對象,並稱提供房屋者不會作這樣的分類,而是按照服務對象的住屋需要而安排住宿。她並補充,市府及營運組合屋的團體會保持緊密聯繫,並會與社區的代表聯絡,了解實際的運作及社區的關注;而負責營運的機構,亦已安排受訓職員,於組合屋提供協助,及時處理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負責組合屋營運的組織Community Builders現時正安排第二座組合屋的入住者,在日內遷入單位,但並未回應這些入住者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