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潮流與實體店可共存
地產報告籲業主協商彈性租約
【明報專訊】加拿大及美國各有零售公司紛紛關閉或減少店舖,包括近期的超級市場Safeway,宣布會關閉或改變卑詩10店,但有最新公布的商業地產報告則指沒有證據顯示實體店末代來臨;有零售業顧問認為企業要隨市場作出相應改變。
據Colliers International公布的一份有關零售趨勢展望報告指,雖然常有頭條預測磚頭實體店會「結束」,但就是沒有證據顯示這情況,「消費選擇網上購物的理由現已改變,對於準備好作出同樣應變的零售商戶仍有明顯的機會。」
報告預測,可接受和適應到市場改變的購物中心、品牌及零售商,會改善科技層面,並加深了解它們的顧客。
地產公司於溫哥華的市場情報統籌韋斯羅普(Brad Westerop)表示,零售商未必會絕跡,他們只需按市場潮流前進便可。
「零售當然仍有可賺錢的空間,問題是在於我們聽到較老牌的零售商結業的故事和它們有多難賺錢,但我認為真相是它們沒有真正去充分了解市場。」
韋斯羅普續指,零售業出現的趨勢是由電子商貿轉回到實體店,透過網上賺取收入現在成本極之昂貴,其中原因是要花很多資源吸引新客。
他指,一些品牌如Indochino、Frank+Oak和Bonobos都由只有網售轉型為增設實體店,對它們來說全都可行。店舖或許可吸引到新顧客,對方後來得悉自己適合的貨品後,又會走到公司網站購買同一產品。
零售業顧問帕特森(Craig Patterson)以男士服裝品牌Harry Rosen為例,指該品牌網上銷量強勁,但在此之前均在實體店內接觸過大部分顧客有關,「(公司)發現男士不會在網上訂購他們的第一套西裝,但顧客經過首次到店後,他們便會從網店繼續訂購。」
他又指,若果給顧客創造一些誘因到店舖購物的經驗或理由,店舖零售便不會滅亡,本地例子如夏天在基斯蘭奴(Kitsilano)舉行的節日式街頭派對活動。
帕特森亦提及愛蒙頓西商場(West Edmonton Mall)的例子,指它有吸引消費者來到商場的理由,或甚至會將名字刪去「商場」,因它漸變成一個娛樂中心。
他稱,業主亦需要合作去協助使實體零售店可生存,如採用較有彈性的租約和改動舖位空間讓剛起步的零售商可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