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伙環團出海找塑 暫見最多發泡膠
【明報專訊】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由地中海海域遠航到港,並與本地科研團隊合作在本港海域做微塑膠採樣,揭示本港塑膠污染及其來源,為本港首個有關微塑膠的全面研究。
研究為期半年,團隊由上周五起,一連兩星期到本港9個海域、15個定點收集漂浮塑膠垃圾。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副教授霍年亨表示,團隊會將俗稱魔鬼魚網(Manta Net)的濾網繫於船兩側,並放入海中拖行20分鐘,收集小於0.3毫米的微膠粒樣本。
相連珠江流域 料西面水域膠量較多
團隊率先在吐露港、東平洲等東面海域採集樣本,之後再到南面及西面海域,最後把樣本送回實驗室分析。霍年亨表示,目測暫時採集到的樣本中,以發泡膠粒數量最多。他續說,西邊水域與珠江流域相連,內地城市的海洋垃圾會經珠江口流入本港,預計在西面水域收集的微塑膠樣本比東面多。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表示,微塑膠是近年新興的污染問題,科學界需透過恆常研究掌握其在海上污染的情G。是次研究旨在分析微塑膠在本港水域的數量及分佈,並了解它們的來源。
該研究主要針對快餐店企業,朱江批評許多快餐店不斷「濫派膠」,其中五大連鎖快餐店每年派逾4億件即棄餐具,這些餐具容易在自然環境中分裂成微塑膠,「雖然暫時未有研究指出微塑膠對人體有害,但基於預防原則,人們應避免製造過量微塑膠」。
霍年亨表示,微塑膠即直徑小於0.5毫米的塑膠碎片,數量多又難清除,且容易被浮游生物誤食,影響海洋生態。目前台灣及韓國已立法禁止生產微塑膠產品,但香港未有相關法例,團體促請政府盡快立法及訂明減派膠目標。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