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人生:字如人生 九宮格內學做人
【明報專訊】過往訪問,書法藝術家青山不墨(Packy)總是穿得非黑即白,今次她特意套上一襲紅裙子,手指沾了點朱砂與墨[,身上依舊沒有多於3種顏色,裙子是中式襟領設計,手執毛筆,溫文爾雅,想不到她還是一個愛刺激、愛挑戰、善用社交平台與人連繫的女子。從小習字,她領悟字如人生,沒有絕對的自由,我們總從中發掘自我,她說:「寫字就是在一個九宮格內,如何寫好一個字。寫字是令你不斷回想自己、提升自己的方式。」
回憶xx體溫 重拾書法樂趣
Packy名片正面印上點、勾、橫、撇等漢字筆畫,背面是一片白,印有白色、凸起的「青墨堂」標誌。她在客人面前揮動毛筆,塗在名片,標誌隨即突顯,她認為名片應該獨一無二,正如其人。設計過《風雲5D音樂劇》標誌、為電影《美人魚》和《健忘村》寫過片名,她不把自己定義為書法家,而是從事書法創作的藝術家。兩年半前辭職轉投書法創作,她在社交平台獲得關注。她在元創方的工作室「青墨堂」近月開幕,「我不想停留在純粹網絡上的形式,而要與大眾接觸」。
青山不墨的故事,要從Packy 29歲時說起。大學修讀marketing(市場營銷),畢業後一直從事相關工作;29歲因工作壓力辭職,她只想趁有氣有力時,做想做的事。「我那時想,不如做一件自己覺得最舒服的事吧,那就是寫字,所以就選擇了書法。」兒時與祖父母同住,那時沒那麼多娛樂,她喜歡畫畫、寫字,撕下日曆紙,在背面描紅,閒時與爺爺下圍棋,6歲開始由xx教寫書法。中國人情感表達含蓄,xx捉紞acky的手教她寫字,體溫傳至她手背。「我的xx不是大書法家,或在書法上有很高成就的人。在那個年代,寫字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藝術之本 在於與人連結
學寫字,最先寫的,總是自己的姓名。「我的名字比較多筆畫——賴碧琪,小時候把『賴』字寫得很小心、緊張,常常怕寫爆(九宮)格。」Packy憶述:「寫好自己的名字後,就感覺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不同的事。小時候亦從九宮格中學會何謂規矩,如何在方格內,規規矩矩去做一個人。」有說「字如其人」,她認為不論畫畫、寫字,藝術之本,在於如何看待人、與人連結。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的名著《人性的弱點》講述待人接物的技巧,Packy引述書中指我們不應見對方犯錯就責備,但中國父母往往放大子女的缺點,傳統不鼓勵人鋒芒太露,「我覺得這令很多人不夠膽行自己的路,或者長大後不敢表現自己」。字如人生,沒有絕對的自由,我們總從中發掘自我,她說:「寫字就是在一個九宮格內,如何去寫好一個字。寫字是令你不斷回想自己、提升自己的方式。」
藝術貼近生活 令人反思
Packy說話時聲音很輕柔,不徐不疾,時會被工作室播放的純音樂蓋過。除文靜的一面,她追求速度,駕汽車、電單車、滑雪、打機都是她的興趣。人有多面,她說自己是典型雙子座,個性獨立:「我想到什麼就會去做,不會容許自己一直等」、「如果我決定做一件事,我不會管任何人,都一定要去做」。
她的作品常被誤認為出自男書法家的手筆。她喜歡直白,不愛轉彎抹角、長篇大論。她的社交媒體專頁欄目「不日一治」,以字詞概括近來狀態和想法,一針見血。既然人人不愛看長篇文章,她就多寫單字單詞;既然大部分人不愛到藝術館看展覽,她第一次個展就在酒館舉行,貼近生活;既然大眾不懂欣賞書法,她就多在社交媒體教大家審美:「書法不止是字的形態,更多的是表達書家的內涵與修養。」藝術之為藝術,不在於高超的技巧,而在於與人聯繫,令人反思。「很多人覺得『懷才不遇』是因為沒有人欣賞我,但縱使你有才華都要讓別人知道。Marketing就是讓大家知道你的作品、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也是一種溝通,藝術亦是一門溝通。」
書法有框架 下筆卻要懂放空
雖然不以書法家自居,但Packy也有鑽研書法藝術,她認為書法是一門有框架的藝術。框架,源自漢字的歷史、書體的背景、書家的修養與內涵,然而下筆時,卻要懂得放空,心中只有文字的意思、背後的含意、與自身的關係。她愛讀印度哲學家奧修的《莊子—空船》,「它不會告訴你對或錯、是或否,他會用很多比喻告訴你他的想法」。她朗讀書中有關空船的比喻:「如果一人正在渡河,一艘空船與他自己的船相撞,即使他是個壞脾氣的人,也不會變得很憤怒」、「如果你能以空船來跨過世界的河流,那就沒有人會反對你,沒有人會圖謀害你」。
工作室內,她把一個圓掛在當眼處。圓是終結,亦是開始;圓有很多意思;圓無稜角;圓可存在於任何地方,與任何東西融合;圓是禪宗的符號;Packy認為圓是書法的象徵,她追求無風格的風格正如她不把自己定義為書法家,局限創作的形式;她也不願局限於一種風格,只求有更多進步的可能。想到兒時上學,她不愛死走一條路,喜歡發掘不同的風景;重新執筆寫字,是終結,亦是開始。「到處都是高山,無論藝術也好,怎樣也好。」她說:「我不可以因為現在一點成績,我就夠,這也是我的性格。」
「大家開始擔心書法、
手寫字會否沒落。
但我覺得漢字千多年的文化,
不會因為科技而消失。
古人初以結繩記事,
後來倉頡造字,
一路記載人類誕生的歷史。
大家不認識的是書法的技巧,
但不會影響對書法的審美。」
文:譚舒雅
圖:譚舒雅、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2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