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3萬華生成助力 推動加中科技合作
加中展開自貿談判有助提高科技交流水平
【明報專訊】阿爾伯達大學中國學院近日發表長篇報告﹐《從戰地手術到先進機器人﹐1938年到2018年加中科技關係》﹐全面回顧兩國之間的科技合作史。
該學院院長候登大陸(Gordon Houlden)表示﹐中國科技近年來發展很快﹐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醫學和外科技術、可更新能源等方面﹐中國是創新的帶頭人。
他說﹐過去的80年當中﹐加拿大在中國科技發展中起到了建設和支持的作用。中國科技的發展﹐是國內外政策成功﹐人際關係改善的結果。 如果加中展開自由貿易談判﹐提高科技交流的水平﹐將是其中重要內容。
報告的作者是麥凱格莊遜大陸(Margaret McCuaig-Johnson)。她是中國學院一名高級研究人員。她原是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理事會副主席。
報告發現﹐過去多年來﹐加中之間學術交流增加不少。報告稱﹐「現在一些加拿大最有影響的研究人員﹐是華裔加人。這也能解析為何雙邊科研出現明顯增加」。
目前﹐加拿大大學和學院每年接受超過13萬中國學生。其中不少人選擇留在加拿大發展他們的事業。這些人會增加他們和大陸科學界的合作。而學成回國的人們﹐也會繼續和加國學者保持交流。加拿大的科技公司長期以來都和中國發展關係﹐其中包括北電、龐巴迪、Ballard 、Candu Energy等等。而中國的大科技公司華為現今在加拿大也有很多業務活動。
在政策層面﹐可對有挑戰性的問題﹐比如知識產權、合作機制﹐和業界合作模式方面﹐展開雙邊討論。預計於2018年進行的兩國「創新對話」﹐將可為這些討論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