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立法保護28傳統村落
【明報專訊】鄉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積澱了中華民族燦爛的農耕文明,見證了千百年來的社會發展變遷,寄託著無數華夏兒女的鄉愁記憶。江蘇省政府日前召開記者會發布,為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重塑鄉村魅力,推動鄉村振興,江蘇省率先以「政府令」形式對傳統村落進行立法保護,《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12月1日起施行,侵害傳統建築最重可罰3萬人幣。
《揚子晚報》報道,江蘇人民世代躬耕勞作,催生了豐富多彩的鄉土文化,營建了與自然、山水、田園高度融合的傳統村落:既有「人家盡枕河」的江南小橋流水,又有「兩面雲山一面湖」的淮海遼闊勝景;既有「水光翻動五湖天」的秀麗自然景致,更有「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祥和農居生活。
江蘇在快速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中,總體比較重視保護、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江蘇保有全國最多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名鎮,同時保存了一批具有地域多樣性、歷史傳承性和文化鄉土性的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
江蘇保有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6座,歷史文化名鎮39個,歷史文化名村18個,中國傳統村落28個,歷史文化街區100多處,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3座)、名鎮(27座)和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數量均列全國各省市首位。
據介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的28個「江蘇籍」傳統村落,包括蘇州吳中區東山鎮三山村、南京江寧區湖熟街道前楊柳村等,「但其實江蘇好的傳統村落還有不少。」據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介紹,傳統村落首先由各地來申報,符合條件的,由省政府認定後,列入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並公布。
發揮特色留形留魂
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表示,「江蘇重點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發揮村落獨特稟賦,留『形』又留『魂』。
今年省委省政府推出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畫,通過培育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重塑田園風光、田園建築、田園生活,建設美麗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深挖中國人心底的鄉愁記憶和對桃源意境田園生活的嚮往,重塑鄉村魅力和吸引力,帶動鄉村逐步實現綜合振興。」
他說,保護傳統村落,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好幾處傳統建築、幾口古井、幾棵古樹,而是強調整體保護和延續村落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以及與村落相互依存的山、水、田、林、路等自然景觀環境。對於傳統村落較為集中的區域,以及傳統建築相對集中、形成建築組群的區域都應當作為整體予以保護和利用。同時,一定要將具有鮮明地域鄉土文化特徵的民俗活動、傳統技藝,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好。
在強調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同時,充分考慮鄉村長遠發展需要和村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求,注重各類遺存的「活化利用」,鼓勵在傳統村落內合理開展旅遊、休閒度假、傳統手工藝和傳統技藝加工製作等生產經營活動,鼓勵通過挖掘傳統村落社會、情感價值,延續和拓展使用功能,提升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積極開展研究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傳統村落與當地經濟社會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