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獎﹕奇幻之旅與一場捉迷藏
【明報專訊】消失謎題 穿梭異界
《寫托邦與消失咒》的女主角悠悠居住在沙城的「華麗安居」,為了尋找因創作「消失」小說而失蹤的作家男友遊幽,勇闖寫托邦之地,遇上奇人奇事,並展開一場奇幻之旅。
作者潘國靈突出寫托邦和沙城的不同,以兩種語言建構雙重世界。沙城明顯是香港的影子,當中的華麗安居、資本主義空間等具本土特質。相反,寫托邦是描述寫作的世界,以寓言形式展現寫作族群的狀態和變化。作者不但匠心安排一虛一實的象徵世界,而且運用故事的發展,巧妙地使角色之間產生一種既是一體又是獨立的分裂感。作為編輯的悠悠因為尋找消失的男友而進入寫托邦,卻在過程中發掘另一個自己,成為寫作人。她慢慢從悼念男友的消失,發展到後來將對方埋葬,種種心理變化都不禁使人反思背後的原因。
悠悠的成長也呼應另一個角色─余心。余心作為一個已出走沙城的演員,比悠悠走得更前,也可能是多年後的悠悠。角色之間的連繫推動情節拓展,豐富不同人物的心理層面,帶出更多「消失」的可能性。潘國靈甚至認為「消失」也是創作的靈感之泉,「往往消失會觸發你寫作」。他指出很多時寫作人便是在尋找「消失」,一旦找到就將「消失」呈現出來,完成寫作的路程。
黑暗光明 反思寫作
本書的另一特點便是那「暗黑」的基調。潘國靈在語言運用上,選用問米、招魂、療養院、神話、咒語等靈異題材,形成奇幻的空間感。同時,他以「消失」的主題引發一場瘋狂的捉迷藏遊戲,讓讀者不得不跟隨角色的步伐,一同尋找出口和答案。可惜這場捉迷藏已失去時間的限制,看不到盡頭的壓迫感,令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產生恐懼。進一步而言,潘國靈希望透過黑暗與光明的強烈對比,展現寫托邦和沙城的關係。書中提及「極道的光明將詩人驅入黑暗」,相比光明的「華麗安居」,寫托邦是容許人們抽離和逃避的地方,也是另一種抗衡和批判現實處境的空間。
◆評審評語
小說用「沙城」和「寫托邦」這兩個虛擬地方來述說消失的命題,叩問作家如何安身立命,結構創新,以富於想像的文學語言反思時代。人物與景物和現實生活互相滲透,更添奇幻效果和諷刺意味。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葉輝及鄭曦暉主持,逢周六晚上9時30分於港台第二台(FM 94.8-96.9)播出,港台網站(radio2.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Mine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
「香港書獎」由香港電台文教組及香港出版總會合辦,旨在推動優質閱讀文化,表揚優秀中文出版書籍。《開卷樂之第十屆香港書獎特輯》可於網頁重溫︰rthk.hk/10thbookprize
整理:吳麗沙
圖︰香港電台
[語文同樂 第2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