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七成非公屋受助者用低津交租
【明報專訊】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去年5月起接受申請,政策特別關顧有兒童或青少年的家庭,助他們脫貧。社區組織協會今年9至11月一項調查發現,七成非公屋受訪者用津貼補貼租金,無助兒童學習。社協建議政府增加低津金額及延長申領期,讓更人受惠。
一成半受訪家庭無助兒童學習
101個受訪低收入在職家庭參與「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對兒童脫貧成效問卷調查」,其中六成為公屋住戶,其餘為居於茤苤B天台屋、工廈及合租私樓等非公屋住戶。調查顯示,低津雖有成效,惟力度不足,未能全面支援貧窮家庭及其兒童脫貧。報告指79%受助家庭主要把津貼用作子女教育上,包括繳付補習及興趣班費用等,其次為補貼租金(54%)、生活雜項開支(52%)及三餐(51%)。不過,調查發現,逾九成受訪者認為現時兒童津貼金額不足,一成半受訪家庭在領取兒童津貼後,並沒有將津貼用於兒童的教育及學習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公屋及非公屋受訪家庭在運用津貼上的差異較大。報告指非公屋受訪家庭之每月租金中位數為5000元,71% 非公屋受訪者將津貼用於補貼租金,較居於公屋受訪者的42%為高。另外,66%非公屋受訪者表示會把津貼用作補貼生活雜項開支,同樣較公屋受訪者的42%高。
社協幹事建議設不同津貼金額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為每月達一定工作時數的家庭提供生活補貼,並為該家庭內的每名兒童提供額外津貼。以有兩名兒童的4人家庭為例,若父母每月合共工時達192小時或以上,該家庭每月可獲發全額1000元家庭津貼及每名兒童津貼800元,合共2600元津貼。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低津令公屋住戶較容易脫貧,因他們的租金較低,津貼能較有效地用於子女教育。相對非公屋受助家庭租金壓力大,導致不少家庭將津貼用於補貼租金及生活開支,難以應付子女的補習或課外活動使費。她建議政府應為租住私樓及公屋的低津受助家庭設立不同的津貼金額。
此外,調查發現,大部分受訪家庭在低津的幫助下,每月總收入仍低於官方貧窮線。整體而言,受訪者在領取津貼後,總收入與貧窮線金額相差3150元。當中5人家庭情G最嚴重,其總月入與貧窮線金額差距達5650元。
社協建議,政府應提高低津金額,按消費物價指數調整津貼金額,同時放寬家庭入息限額。社協表示,低津計劃申請手續繁複,希望政府簡化相關程序,並將申領期由半年延長至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