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從小認識道德概念及情緒處理有助兒童的心理發展,浸會大學團隊花3年時間製作相關教材並在22間幼稚園試行。教學以活動為主,透過遊戲及討論等教導幼童抽象的道德觀如公平和同理心。有學者指應從小教導學生道德觀及如何處理情緒,有助其心理發展。
浸大持續教育學院幼兒及基礎教育部助理講師殷沛淇指出,在試行教學中,可見不同地區的文化各有差異,憶述在粉嶺及港島區的幼稚園觀課時,當天教授何謂「誠實」,其中問學生若拾到他人物品應如何做。她指粉嶺區較多跨境學童,多回答給予家人;而市區的學生則指會交給警察,建議教師按不同情G及配合學生背景,修改教學內容。
生活情節教解難
殷沛淇補充,現時幼稚園的相關教學少教學生解難能力,她以「公平」為例,「(學校)會教什麼是公平,但沒有教小朋友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時,應如何處理」。
殷進一步指家長的價值觀亦會直接影響子女,如教材其中一個單元詢問學生若在跑步期間看到有人跌倒會如何做,她笑言許多家長認為比賽「當然要拿第一」,令子女抱類似心態,期望教材讓學生明白即使比賽期間,同理心亦重要。
90單元 幼園每周30分鐘教學
教材內容分為兩大部分——道德及情緒,共有90個單元,包括公平、誠實及尊重等概念;當中運用貼近幼兒生活的情節作為故事內容,並伴以不同活動,試行時幼稚園每星期抽約30分鐘實行相關教學。
殷沛淇指教材內容需與時並進,如以往的教材常用兄弟姐妹做例子,惟現時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將教材的角色轉為朋友關係,學生便較容易有代入感。
浸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暨教育學系特邀教授馬慶強指出,不少家長誤以為幼兒年齡太小,反問為何要學習道德概念;而過往學校花大量時間教導學生認知,卻沒有教導他們如何處理,「例如做錯事情,會感到慚愧及內疚……教他們如何平靜下來亦很重要」。
家長可網上觀看教材
浸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在2014年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330萬元資助,製作「幼兒道德及情緒教育教材套」予幼兒班至高班的學童,今星期將正式推出教材。
馬慶強指現製作1000教材並派發予全香港幼稚園,而學童家長可在網上觀看教材電子版,自行教導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