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保健未來大趨勢
數碼保健是近年炙手可熱的概念之一,單是美國去年就有42億美元資金投資於296個初創企業之上,涉及可攜式技術、數碼儀器、大數據和基因排序等,投資額較2011年增加4倍。由於預計未來關於數碼保健的要求,批准申請將會蜂擁而至,FDA正計劃增聘人手,特別是專長軟件發展和軟件應用在醫療產品上的專家。
一向推動數碼醫療的美國著名心臟科醫生托波爾(Eric Topol)認為,不久將來,人們將使用智能手機監控自己的生命徵象和慢性疾病,而在未來的醫學領域裏,無線設備能幫助更多人遠離病牀,對人類福祉極為重要。
英航研發感應丸 助舒適飛行
就連航空公司也要參與數碼保健。英國航空去年申請技術專利,讓乘客服下其研發的可分解感應丸,透過鏡頭和手機app等系統,機組人員可監察乘客的健康狀態,如睡眠階段、心跳率和體溫等,從而得知乘客是否睡醒、肚餓、感到緊張或不適等,以更適當地安排餐飲和機上娛樂,以及為乘客調校燈光、座位和空調。
不過,托波爾承認,人工智能用於保健始終會有風險,萬一出錯或故障,可以令問題加倍放大。另外,數碼保健全天候監測健康情況,但這種新方法只能為有錢人使用,可能令現時本已嚴重的醫療不公平問題進一步惡化。(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