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多間公立醫院設有紓緩治療專科服務,為重病患者減輕身心痛苦及保持生活質素。醫管局紓緩治療中央委員會主席劉錦城醫生說,紓緩治療非放棄治療,亦不止服務末期癌症病人,嚴重慢性腎衰竭患者現亦可使用服務,除了減輕病狀帶來的痛苦,亦會照顧其「身心社靈」需要,讓病人有質素、有尊嚴地走完人生路。劉盼未來各醫院聯網有合作系統,增加人手讓更多病人受惠。
明報記者 曾映妹
本港早在1982年已有善終服務,當時主要給末期癌症病人,後來逐漸演變成現時的紓緩治療,服務對象現除了末期癌症病人,也伸展到慢性疾病,如器官衰竭。「以前人們聽到善終服務會好驚,以為就死,沒有治療可做,感覺較負面,而紓緩治療較正面」,劉錦城解釋,當病人的情G到了無法根治的階段,又未到末期,有關情G對病人及其家人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紓緩治療便可透過團隊堣ㄕP的專業人員,令其「身心社靈」(社指社交,靈指靈性)不受病魔蹂躪。
治療病徵減輕痛苦 腎衰竭患者可用
劉錦城表示,醫管局暫只有腎科有較完整的紓緩治療架構,並以此為例指出,當患者腎功能指數到某一階段,有病人選擇洗腎,但亦有病人,特別年紀較大病人,洗腎對其幫助不大,更帶來身體上的痛苦,他們可透過紓緩治療得到較舒適的照料。當患者接受服務後,雖然不會再洗腎,但醫護人員仍會跟進其病徵作出治療減輕其痛苦,如腎科病人有時因貧血或血色素低感不適,即使患者選擇紓緩治癒,醫護人員仍會為他們輸血或給予補血藥物,若病人因注射嗎啡而引致大便不暢通的副作用,亦會給予他們通便藥物等。劉說﹕「病人若進入這個服務是感到辛苦,那是沒意思的,也不是我們的意願。」
除了照顧病情,團隊亦有社工、臨H心理學家、職業治療等配合幫助病人。劉說紓緩治療不一定是住院,亦有門診及家居治療,由護士定期上門探訪及設有電話熱線支援,讓患者在熟悉的環境接受治療,若發現其精神及情緒有異,社工及心理學家會介入。劉表示醫管局亦設有日間紓緩中心,在家接受治療的病人可到中心參加群體活動、復康治療等,讓病人互相鼓勵及支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不一定住院 病人可中途退出
劉錦城說,選擇紓緩治療是很慎重的決定,醫護事前會和病人及其家人解釋清楚,讓病人明白有選擇權;如病人想中途退出,便會再與他們詳談,「服務不是絕對,病人是有選擇,但中途放棄的人不多」。醫護亦會與病人商討「預設照顧計劃」,在病人有意識時討論當其病情惡化時,希望接受怎樣的治療,例如會否插胃喉進食、做心肺復蘇等,按病人意願及最佳利益制訂文件。當病人昏迷時,有關文件便成參考。
醫管局現時有16間醫院,共360張病H提供紓緩治療,目前紓緩治療專科醫生共有40人,護士約300人,另有60人屬其他專業。劉說隨茪H口老化,慢性病患者會增加,如器官衰竭的病人會愈來愈多,故希望未來可有更多跨部門合作,如協助心臟衰竭及腦退化病人等,同時亦希望各醫院聯網有緊密合作的系統,劉笑言如一切運作理想「人手不僅倍數上升」,盼可讓更多病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