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平日,馬路上往來車輛川流不息;但到了周末夜晚,旺角西洋菜南街卻搖身一變,成為行人專用區!各種街頭表演佔據了整條馬路,熱鬧又擠迫。不過,這種街頭文化近日惹來不少爭議,包括噪音滋擾、使用權利等。你知道行人專用區是個什麼地方嗎?
設立為改善行人流通安全
設立行人專用區的原意是改善行人流通及加強交通安全的,並不是作街頭表演舞台。它是運輸署「行人環境改善計劃」的一部分,計劃自2000年起實施,內容包括:
1. 全日行人專用街道
行人優先,只准提供緊急服務的車輛行駛
2. 部分時間行人專用街道
車輛只准在指定時段行駛,不設路旁停車位
3. 悠閒式街道
行人路會擴闊,雖不限制車輛行駛,但會採取減低交通流量措施,例如行車線較窄和設置減速平台
資料來源:運輸署
街頭表演
旺角行人專用區逐漸變成街頭表演的平台。街頭表演是指在街上進行的音樂或非音樂表演,並鼓勵途人捐獻打賞。《基本法》保障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街頭表演本身不違法,但過往有表演者被控阻街、滋擾其他市民、行乞等,反映街頭表演者有一定困難。
噪音滋擾
近年街頭表演的攤檔愈來愈多,而且質素參差,巨大聲浪令途人及商戶飽受困擾。2016年旺角行人專用區共接獲1232宗噪音滋擾投訴。10月亦有商戶因接獲顧客及前線員工投訴噪音,特別於店舖門前架起隔音屏,但後來被屋宇署要求拆除。
■考考你
你知道以下地點屬於「行人環境改善計劃」的哪一種街道嗎? 全日行人專用街道∕部分時間行人專用街道∕悠閒式街道(圖一)
(答案見另文)
■想一想
1. 你有去過不同的行人專用區嗎?
2. 你覺得街頭表演好看嗎?
■關鍵詞
行人專用街道 pedestrian street
悠閒式街道 traffic calming street
街頭表演 busking
噪音 noise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文:李嘉鈴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常識學堂 第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