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智叻星﹕唐樓傳承
【明報專訊】北京四合院、湘西吊腳樓、福建土樓……中國不同地方都有它的特色建築,若說到香港,怎能不提唐樓?李婥婷(黃埔宣道小學,三年級,圖)參加「唐樓 IN or OUT——親子走地讀書會」活動,認識唐樓以及舊事舊物的價值。
中國歷史上唐朝十分興盛,華人有「唐人」之稱,「唐樓」指由華人建造、位於華人社區的建築。唐樓是香港、華南地區、東南亞的特色建築,一般樓高3至4層,有的甚至高達8層。香港的唐樓早於香港開埠(約1840年代)已出現,在公屋尚未大規模興建前,很多香港人居於唐樓。
婥婷參加非牟利社會企業檔口仔親子社區學校的「走地讀書會」。她第一次來到西營盤,發現這區有很多具歷史價值的唐樓。在她印象中,唐樓「很舊」、「沒(升降機),要行樓梯」、「高7層以內」。若要她走進唐樓內,她可不敢呢!檔口仔項目主任盧志妮(Eunice姨姨)說:「唐樓是香港很具特色的建築,包括戰前的唐樓、戰後的唐樓。我們想告訴小朋友,舊的事物、經常在我們身邊出現的事物,只要留心觀察,可發現它們尚有很大價值。」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