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科技公司昨日推出首個「香港智慧城市先導計劃」,利用低頻通訊技術,在科學園設置信號收發器,並在園內的小巴站、的士站等戶外地方安裝感應器,欲乘車者可透過電腦及智能手機實時得知是否有小巴或的士。同樣的技術將來可應用在感應泊車位的使用情况,讓駕駛者知道哪裏有可用的泊車位。
低頻技術耗電少 適合戶外應用
中大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副教授鄭進雄表示,低頻通訊技術與用Wi-Fi最大分別,在於低頻通訊技術耗電量低,適合在戶外難供電的地方應用。他說Wi-Fi用的頻道為2.4千兆赫(GHz),「食電食得好快」,低頻通訊技術則用低至900兆赫(MHz)甚至433兆赫(MHz)的頻道,省電得多。
鄭說低頻通訊技術的設計,減少了數據傳輸量及次數,因此較Wi-Fi耗電少。中大過往亦曾與政府合作,應用低頻通訊技術,探測深井的山泥傾瀉情况。
思科香港、澳門及台灣技術總監伍偉強說,該公司所用的LoRa(Long Range, 長距離)低頻通訊技術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一個LoRa信號收發器可覆蓋半徑10至15公里的範圍,比Wi-Fi只覆蓋約半徑100米範圍大得多,而安裝在科學園的LoRa信號收發器,則可涵蓋沙田、馬鞍山、中文大學及科學園。
一個收發器覆蓋半徑15公里範圍
伍說思科在法國13個城市都已安裝信號收發器及各類感應器,應用在探測泊車空位、水浸、橋的震幅等範疇。LoRa感應器大小形狀與沙灘飛碟相若,伍稱可5年不用換電,但以往用Wi-Fi信號,同樣的電池用數天便要更換。他又表示,其公司會免費提供80套「應用體驗電子儀」,供覆蓋範圍內的學校和創科公司申請,可應用在各種數據分析及研究。應用體驗電子儀預設會收集溫度和濕度等資料,創科公司及學校可自行再研發不同探測器連接電子儀,嘗試各種物聯網的應用。
政府在《施政報告》表示,會投放7億元發展智慧城市所需的基礎建設,鄭進雄認為政府應多鼓勵學界與業界合作,促進創科的實際應用,「賺取回報」。他又認為要發展智慧城市,政府需開放大數據(big data),他說現時很多即使已開放的數據因為「已歸納」而欠詳細,而且一個月或一年才公布一次,缺即時性,難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