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周洗腎及洗血清兩三次 家庭主婦Tara育有6歲和9歲兒子,二人都患有非典型性尿毒溶血症候群(aHUS),嚴重影響免疫力。她指出,兩子現時每周要到醫院洗腎及洗血清兩三次,影響學業及社交生活,而長期需在身上插入喉管,傷口亦易受細菌感染。她說,雖然在2014年收到消息外國成功研發藥物,服用後可停止洗腎,惟藥費每月需要約20萬元,亦未納入成關愛基金資助藥物。Tara慨嘆,兩名兒子的藥費一年共400萬元,她無力負擔,只好繼續帶兩兒洗腎及血清。 本身為血癌病人的癌症策略關注組成員胡就維表示,現時要定期到公營醫院抽血驗肝和腎功能指數,觀察有否出現化療後遺症,每次排隊近3小時,耽誤診症時間。 同路人聯盟成員黃祺偉指,在公院排期做手術切除癌細胞,要一年半載,「等到擴散、等到死都未等到做手術」,而標靶藥物昂貴,每月以萬元計算。 「創新癌症策略研究小組」醫生邱家駿建議政府推動公私營合作,抽血、檢驗、化療等可交由社區或私營機構進行,為縮短病人輪候治療時間。 建議特定時間後藥費全免 他又建議香港引入「風險分擔計劃」,醫管局與藥廠協議,為患者自付的昂貴藥費「封頂」,在特定時間後藥費全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