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為何「父母在不遠遊」?
[2017.09.29] 發表
【明報專訊】古人很少遠遊,也與社會思想有關。《論語•裡仁》曰:「父母在,不遠遊。」看似不應遠遊只因孝道,背後其實是傳統農耕社會由重視血緣與地緣的體系(村社共同體)組成,遠遊則游離於這個體系外,自然不合敦親睦鄰的道德原則。正是在此社會結構下,歷代對戶籍管制甚嚴,百姓被限制在故鄉內,外出要有憑證,例如周的「符傳」、唐的「過所」、明的「路引」,只有國家衰落或戰亂時期(例如戰國時代)才較能自由流動。唯一例外的是宋代,在高度城市化及商業化下,朝廷不再嚴限人口往來,寓居他鄉者甚至可選擇在當地居留,遊學才得以興盛。當然現實也是百姓要耕田餬口,沒有遠遊的空閒。
[語文同樂 第266期]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有一種友情,難以言傳,也無法表達。一起上學、小息、午膳、放學,聚在一起的時間,總不嫌多。有一種說不出的默契,只要在一起,心靈就會...
詳情
文言範文﹕〈岳陽樓記〉寫作手法分析(一) 描寫動靜 哀樂對比
【明報專訊】〈岳陽樓記〉文章整體佈局嚴謹,結構層次分明,呼應緊密。作者善用對比,運用動態和靜態寫景,哀景和樂景再配合多感官描寫,將洞庭湖不同... 詳情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