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黃河因河水黃濁而得名,故俗語云「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不過這條曾為世界上輸沙量最多、含量最大的河流,近年泥沙含量銳減,甚至出現「1200多公里的黃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受到生態工程、採沙熱等種種因素,有內媒引述數據指,黃河每年減少入7.6億多噸泥沙。 歷史記載過去共有43次黃河水變清的現象,最長的一次為1727年,黃河澄清持續20多天。專家分析認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工程效果顯著,植被覆蓋度增加。除此之外,氣候變化、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發展亦是導致黃河泥沙銳減的原因。黃河流域潼關以上地區共設26座大型水庫、170座中型水庫,但大多分佈水土流失輕微地區,近期水庫年攔沙已有1.734億噸。而黃河中游地區城鎮化加速,由於黃河沙屬天然水洗沙,業界認為是最好的建築沙,故沿河兩岸開設近百個沙場採挖沙。 據媒體引述《黃河流域綜合規劃》指,目前的水利水保措施年均減沙約4億噸,到2030年適宜治理水土流失區得到初步治理後,年減黃泥沙6億至6.5億噸。屆時入黃河的泥沙可減少至9.5億至10億噸,遠期可減少至8億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