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智庫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解放軍正在增加東海、南海上空的無人機使用強度,這些無人機作為力量投射和監視手段,大大增強中國對這些爭議海域的控制力。
美國之音日前稱,上述由美國國防部「2049項目研究所」撰寫的報告指出,中國的無人機目前已進入「大爆發」階段,一方面北京當局在無人機工業領域投入巨大資金;另一方面,中國的間諜正透過各種手段,包括非法手段獲取外國無人機技術。
報告提到,中國正在爭議地區增加無人機的部署,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大量無人機出現在東海和南海,且在東海、南海目擊無人機的次數之多,使得「學習辨認無人機」已不再是高級海員的專利。美國國防部預測,到2023年,中國將擁有數萬架無人機,價值達100多億美元。
報告列出目前已知的4種解放軍海空軍正廣泛使用的無人機:S-100、ASN-209、BZK-005和「攻擊-1」(GJ-1,又名「翼龍」);除了S-100由奧地利西貝爾公司製造外,其他3種無人機均是中國自研型號。
據報道,上述4種無人機都已經在東海和南海爭議海域被發現過,這些無人機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有的執行偵察監視任務,如「攻擊-1」號具備攻擊能力。
美軍報告稱,無人機已經可以從中國控制的人工島礁上起飛,大大增加了解放軍在爭議海域存在的時間。
不過,報告同時表示,對解放軍來說,使用無人機作為力量投送手段目前還有一個主要限制:目前還沒有無人機能從中國海軍唯一的航母「遼寧艦」上起飛。
據美國《新聞週刊》報道,2017年7月,中國部署了數十架水下無人機實施水下科研任務,這可能讓美國海軍「無法行動」,並對美軍構成致命威脅;此外,解放軍正考慮在無人機武庫中引入集群技術,這也讓美國戰略專家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