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天文台引入多一輛輻射巡測車,可邊行駛邊抽取空氣樣本,實地監察各區輻射水平;新輻射巡測車增添多個儀器,可即時傳送數據予天文台總部,亦可實時知道該區空氣有否受人工放射性核素影響。天文台期望可收集各區輻射水平數據,並於下年公開有關資訊讓市民了解。 測各區輻射水平 下年公開數據 天文台過往只有一輛輻射巡測車,到本港不同地區收取樣本及實地測量環境輻射水平。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譚廣雄指出,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後,港府內部曾作有關檢討,指出要加強本港輻射監察能力,天文台遂於2013年向政府申請資金,加強輻射監察儀器,當中包括這輛新添的輻射巡測車。 新輻射巡測車的儀器大致與舊的一輛相同,包括配備多款便攜式輻射測量儀器及採樣工具,而新車可把所探測到的環境伽馬劑量率變化即時傳送至天文台總部,同時又添置了「放射性碘取樣器」及「4公升碘化鈉(NaI)探測器」,除可把所抽取的外間空氣樣本運到京士柏輻射實驗室做檢測外,亦可於車內即時作初步探測,了解空氣中有否人工放射性核素存在。 譚廣雄解釋,如果廣東大亞灣核電廠發生核事故,天文台可派輻射巡測車到香港各區抽取空氣樣本及監測各處的輻射水平有否上升,而單憑伽馬圖譜測量的數據,不一定能反映該區有否被核事故影響,「環境輻射水平高了,不一定代表有影響,如下雨也會令該水平提高」,而新車上的儀器就可立即了解空氣中有沒有人工放射性核素,「如有發現,才有機會證明已受核事故影響」。 若大亞灣有核事故 盼數據令市民安心 兩輛輻射巡測車每月至少按選定的路線例行巡邏一次,而遇有突發核事故,巡測車就沿選定路線、在不同位置測量輻射。譚廣雄強調,大亞灣核電廠與香港仍有一段距離,萬一有事故發生,他相信對香港的影響不大,因此有關設備是希望能令市民安心,而當有任何謠傳時,亦能憑數據向市民顯示實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