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地區列入世遺
擁獨特自然環境 以藏羚羊繁殖地聞名
【明報專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大會,當地時間7日審議通過將青海可可西里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這是中國第12個「世界自然遺產」和第51個「世界遺產」。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福建廈門鼓浪嶼正待審議,如獲通過,中國將超越意大利成為擁有最多「世遺」的國家。
澎湃新聞網報道,可可西里「世遺」提名地位於玉樹治多縣、曲麻萊縣境內,總面積約600萬公頃。可可西里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西北角。作為全世界受人類影響最小的區域之一,可可西里自然資源獨特,保存青藏高原最完整的高原夷平面,及處於不同演替階段、鹽分和形狀的湖泊群,亦擁有龐大山系與冰川、湖泊、河流濕地及地質遺蹟、高原草甸、高原草原,構成世上唯一的特殊生態環境。更為人所知的是,可可西里是藏羚羊、藏野牦牛、藏野驢、藏原羚、狼和棕熊的故鄉,提名地內的藏羚羊的種群數量佔全球近40%,繁殖地面積更佔全球近80%。
《紐約時報》報道,「國際聲援西藏運動」組織曾試圖挑戰可可西里「申遺」。該組織上周發布報告稱,可可西里成為「世遺」會讓中國更有理由將數萬牧民從高原地區安置到村莊,將會破壞而非保護該地區的脆弱生態,中國宣稱該地區是「無人區」,完全無視該地的獨特環境和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過,「世遺」評估團曾指出,提名地出現過度放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