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對話將登場 「百日計劃」見真章
中美首次「全面經濟對話」將於7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這是繼「外交安全對話」之後的第2個對話機制,中方將派副總理汪洋率領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外交部、工信部及農業部組成的龐大代表團。7月16日是中美商貿「百日計劃」的完結日,各項成果陸續浮出水面,預計雙方主要談判內容是未來一年內的經貿合作。
美爭近利華謀遠慮
消息透露,副總理汪洋17日左右將啟程赴美,18日將對美國商界作政策演說,19日參加全面經濟對話。以外交安全對話僅得1日的情况來看,全面經濟對話估計也不會太長。
「百日計劃」的成果近日陸續披露,包括美國牛肉重返中國市場、美國對華出口天然氣、發改委及商務部修訂了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負面清單有所刪減等;金融方面,中國將向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發放銀行間債券市場承銷商牌照,並給予結算資格。
乍看似乎是中國向美國讓步較多,究竟中國得到什麼?有知情人士一語道破:中國的收穫一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保持高層交往(見面和通話),二是美國表態支持「一帶一路」和中方倡議的新型大國關係。
與美國急於追求具體實利不同,中方「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表面是爭取美國,同時在爭取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日、韓等國,美國派代表參加北京「一帶一路」峰會,日本政府即時改口風稱「可以考慮」支持。更重要的是,中國現時經濟增長放緩、「保就業」問題嚴峻,需要吸引外資來發展自己,此時進一步開放市場利人更是利己。
此外,中方還需要時間研究和熟悉美方談判團隊成員,本身就沒有打算首輪對話就收割。
現階段成果難救貿易失衡
美國看似收穫滿滿,但上述成果與中美龐大的貿易失衡總量相差極遠。中國對美國商品貿易順差約3500億美元,而去年中國牛肉總進口量僅25億美元,天然氣總進口額約164億美元,但美國的天然氣總出口額僅44億美元,即使中國的牛肉全從美國購買、美國的天然氣全賣給中國,對貿易不平衡的影響也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