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報告提六大範疇逾40建議 實踐智慧城市倡6試點 多涉交通
【明報專訊】耗時近一年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顧問研究報告」出爐,報告在運輸、生活、環境、政府、經濟、人才教育等六大範疇提出實踐智慧城市的建議,並提出六大試點計劃先行,包括在大型巴士站提供巴士實時客量等資訊。創新及科技局表示,顧問建議有需要得到社會各界共識,政府目標於明年第三季公布相關藍圖。
建議措施由今年至2030年逐步推行
創科局委託顧問進行的研究報告長達233頁,涵蓋本港推行智慧城市的管治架構、應用範疇、開放數據、私隱問題和公私營合作等範疇,冀令香港成為更宜居、環保的城市,當中逾40項建議涵蓋6個範疇,分別是有關交通的「智慧出行」、包含健康老齡化的「智慧生活」、以數據作主導的「智慧政府」、推動金融科技和再工業化的「智慧經濟」、加強人才培訓的「智慧市民」、推動綠色建築的「智慧環境」,建議有關措施由今年至2030年逐步推行。
根據報告勾勒的藍圖,若私家車主周六、日才駕車,可以在工作日把座駕租予其他人使用;平日乘搭巴士上班,則可在巴士站電子屏幕輕鬆獲得巴士到站時間、抵達目的地估計所需時間等資訊。
巴士站屏幕顯示客量 智能燈柱監控運輸
顧問指出,報告中6項建議可先作試點,當中多項與交通有關(見圖)。報告建議改善公共運輸交匯處或客量較多的巴士站,屏幕除顯示巴士到站時間,也提供新聞、巴士目前客量、乘客抵達目的地估計所需時間等資訊。另一對本港屬嶄新概念是「智能燈柱」,即在普通燈柱加入感應器,作人群管理和運輸監控。
物聯網技術助找泊車位
創科局指出,「智能泊車」試點計劃可透過現行措施推行,顧問建議可利用物聯網技術找尋泊車位,令司機毋須在停車場盲目兜圈。其他試點建議包括研究在旅發局的「舊城中環」導賞活動加入數碼元素。
除試點建議,顧問認同要推廣汽車共乘或汽車共享概念(見另稿);長遠可以把香港國際機場打造為「智慧機場」,例如短期可將行李託運服務擴至灣仔會展、酒店等;又建議發展「智慧醫院」,推動臨牀系統的工作流程「無紙化」。
倡司長任督導委員會主席
顧問建議政府設立「三層架構」,由政務司長或財政司長兼任主席的督導委員會制定決策,「智慧城市計劃辦公室」負責協調跨部門工作,由項目小組調撥資源執行。
政府擬明年第三季公布藍圖
立法會資訊科技委員會下周一將討論顧問建議,創科局在立法會文件表示,顧問建議為制訂明年第三季公布的藍圖提供良好參考,但對政府部門、私隱保障等有影響,需得到社會各界共識。
與旅發局合作推出「舊城中環」的本地導賞團體「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陳智遠表示,現時帶團會用平板電腦向團友顯示有關相片,若想進一步結合資訊科技,可考慮利用VR虛擬實境技術或開發應用程式,但成本昂貴;陳又指出須維持旅遊質素。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關注政府有否決心打破內部官僚作風及落實時間表。智慧城市聯盟召集人楊全盛表示,電子身分的普及令海外成功推行智慧城市,惟目前本港的相關做法依然零碎,有待改善。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