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書記候任部長的奧秘
昨日落幕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任命李干杰為環境保護部長、王蒙徽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長。兩人較早前都已經被任命為兩部的黨組書記。不過,同期被任命的國土部黨組書記孫紹聘、海關總署黨組書記倪岳峰、質監總局黨組書記侯建國,雖然也被認定是接任部(署、局)長的不二人選,此次卻未能真除,反而在稍早前分別被任命為副部(署、局)長,原因何在呢?
國務院部委內部一般都設有中共黨組(黨委),其書記多數情况下由行政首腦兼任,個別部門實行黨政分開的雙首長制,但黨組(黨委)書記同時兼任行政副職,行政首腦仍排名在前,如外交部長是王毅,而外交部黨委書記是常務副部長張業遂,王排名在張前。至於未兼行政副職的書記,多數會排名在行政首腦之前,如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排名在部長李小鵬之前,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排名就在主任蕭亞慶之前。但也有例外,從北京市長位上被貶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任黨組書記的王安順,就排在中心主任李偉之後。
昨日真除的兩名部長,李干杰的前任陳吉寧已調任北京代市長,王蒙徽接替的住建部前部長陳政高今年3月已滿65歲,屆退休之齡。而按此標準,現任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要明年1月才屆齡,國土部現任部長姜大明要到明年3月才屆齡,現任質監總局局長支樹平,更要到明年6月才屆退休之齡,所以孫紹聘、倪岳峰和侯建國3人還要稍等。
既然現任官員還有一段時間才走人,為何急於讓接班人選提前備位呢?這一切都與即將召開的十九大有關。十九大的人事佈局就是中央委員選舉,而2300多名黨代表圈選中委的標準,主要就是看其代表性,地方和部門的黨政首腦具有當選的先天優勢。若那時孫紹聘還是民政部副部長,倪岳峰、侯建國還是福建、廣西的副書記,入選中委的機會就微乎其微。先做黨組書記,就是要他們在十九大上躋身中委,會後或明年「兩會」上就可順利真除部(署、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