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鯨船海難奪6命 當局提3改善建議
【明報專訊】近兩年前於托芬奴(Tofino)觀鯨船Leviathan II遇巨浪翻船並導致六人死亡的事故,運輸安全局(TSB,下稱安全局)昨日公布調查報告並提出三項建議,減低遇事風險和救援應變時間。報告提及,船隻遇上一個難以預測的巨浪,船員在翻船前來不及發出求救信號,而救援隊在事發45分鐘後才得悉發生意外。
運輸安全局主席福克斯(Kathy Fox)指,當人們落入寒冷的水中,每分每秒都很重要,當局所提出的建議旨在制訂措施,首先防止發生意外,其次是萬一發生意外時能加快救援應變。
觀鯨船翻船事故在2015年10月25日發生,當時船隻在托芬奴附近的Plover Reefs海域觀鯨,在準備離開前一刻,一個被稱為碎浪(breaking wave)的巨浪從船隻右舷接近,船上當時有3名船員和24名乘客,他們都沒有穿上救生衣。
船隻翻側後,部分乘客及船員更被困於已翻的船身下。最終只有21人生還,6人死亡,死者包括5名英國人和一名澳洲人。
安全局在報告中心指,調查證實海面當時的情況容易造成碎浪,但在船隻最初接近該海域觀看海獅時,則未有發現有任何碎浪,但當船長注意到一巨浪接近時,他則嘗試改變船隻方向以減低衝擊力,但巨浪很快便抵達。
船員甚至來不及在翻側前發出求救信號,而船隻本身亦沒有可自動發出船隻位置信號的裝置。船員最終取得並發射一枚降落傘焰光求救信號,引起附近Ahousaht原住民部族的漁民注意,漁民最先抵達出事水域並通知搜救隊。
不過,搜救隊接報的時間已是船員及乘客墮海45分鐘後。
福克斯指,若船員及乘客有穿上救生衣,死亡人數有可能減低,但她也指救生衣在部分情況下反而阻礙被困船內的人逃生。
調查並指,船隻的結構或者巨浪湧至一刻乘客的位置,均不是導致船隻翻側的原因。負責調查此事故的調查員雷貝羅(Clinton Rebeiro)指,當海浪從較深海牀移向較淺海牀,並遇上另一海浪時,它便會變得更高,而要預測何時會出現這情況「幾乎是不可能。」他指,在Leviathan II事故中的巨浪,高度約相當於船隻駕駛台頂部。
安全局建議加拿大運輸部要求於溫島西岸的商用可載人船隻的經營者,要辨別容易形成危險巨浪的海域;此外,運輸部亦應該要求全國同業者制訂風險評估機制。
要求安裝緊急發信器 加快應變救援
為加快應變救援,當局亦建議所有會駛離淺海水域的船隻,安裝可自行啟動並發出船隻所在位置的設備,如緊急發信器EPIR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