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台灣養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衝擊,處境最慘的台灣鯛連續3年價格低迷,現已減產5成以上,外銷市場更慘不忍睹,業者直言沒法翻身,主打大陸市場的龍膽石斑也因政黨輪替,銷售管道堵在台灣,業者看不到明天,產業鏈搖搖欲墜。
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說,台灣鯛近年受大陸、印尼、埃及等國低價競爭,加上越南養殖巴沙魚,在價格和替代競爭壓力,及全球吳郭魚價行情下跌,台灣鯛外銷受阻,去年底池邊價跌到谷底,菜魚1台斤21元,條凍0.8公斤規格,換算1台斤17元,現略有回升。
3萬噸回堵 空前低迷
台灣鯛年產7萬噸,外銷佔2至3萬噸,現外銷量全回堵在台灣,業者林篤毅說,光菜魚每台就要賠3到5元,取肉條凍更多,每台斤賠5到7元左右,養殖戶不是減養就是轉養,放養量至少少5成。
雲林縣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表示,台灣鯛養殖不管在技術上、品質上,都優於大陸與東南亞國家,其口感與味道是巴沙魚比不上的,其實台灣鯛是有競爭力的。但政府相關部門沒有積極協助業者行銷,導致出口受挫。
台南市南瀛養殖生產協會理事長周志亮則認為,外銷行不通,就要強化內銷市場,漁民致力養殖技術,漁產品質提升,但民眾對台灣鯛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近期網路傳吃台灣鯛會致癌等假消息,對漁民傷害很大,卻不見相關單位澄清究責,讓人有苦說不出。
昔賺人民幣 現在苦撐
除台灣鯛業者看淡前景,主攻大陸市場的龍膽石斑產銷也出現重大危機。
多年前龍膽石斑養殖戶賺進不少人民幣,但近來銷往大陸的龍膽石斑屈指可數,業者只能苦撐。
對此,台灣海洋大學教授莊慶達坦言,台灣鯛由於適應力強,容易養殖,世界各地都盛產,固然會銷售受挫,且台灣的吳郭魚與國外的吳郭魚並無不同,自然會選擇市場大、價格低廉的大陸。
至於台灣的石斑魚在技術上是優於國外的,馬政府與大陸簽訂ECFA後產值倍增,但在政黨輪替後,已不如以往。
莊慶達表示,由於養殖量上升,但成魚銷售渠道沒有明顯的拓展,是目前台灣鯛和石斑魚面臨窘境的主因。未來石斑魚要持續發展,只有朝開發新的消費市場,才能力挽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