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卑詩女子阿奇博爾德(左)生前與未婚夫弗格森情深對望圖片。(網上圖片)
放大
 
阿奇博爾德不幸命喪倫敦恐襲
放大
 

其他新聞
杜魯多發聲明挺英戰恐怖主義
150周年國慶難保證不受恐襲
3大社交網反恐怖主義散播
Ariana返曼城慈善獻唱
電輪椅西婦大鬧華人超市 罵職員不懂英語應回中國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要聞
 卑詩待嫁女命殞倫敦恐襲
移居荷蘭新生活 慘逝未婚夫懷中

【明報專訊】倫敦恐襲中不幸遇害的加拿大人,已確定為30歲卑詩女子阿奇博爾德(Christine Archibald),她原與未婚夫移居歐洲希望展開人生新一頁,不料卻在恐襲事件慘死在未婚夫的懷抱中。其家人稱死者曾在露宿者庇護所工作,呼籲民眾以做義工及捐款幫助無家可歸者的形式悼念死者,令她遺愛在人間。

阿奇博爾德與未婚夫弗格森(Tyler Ferguson)是在倫敦橋附近繁忙菜市場碰上恐襲事件,她不幸無辜慘死。其未婚夫的姐妹Cassie向傳媒稱,阿奇博爾德遇害時,未婚夫弗格森用手抱着她,目睹愛人死去。他們本來已計劃好美滿的將來,在愛侶被殺後,弗格森非常傷痛。

她稱,兩人移居荷蘭,展開人生新一頁,本準備在弗格森完成8個月的海外合約後,兩人便會返回卑詩省。

阿奇博爾德是卑詩省卡素加(Castlegar)居民,卡素加位於卑詩內陸中南部塞爾柯克山區(Selkirk Mountain Range)。

阿奇博爾德於2014年在卡加利大學畢業,之後在卡加利一個無家可歸者庇護所工作,她的家人昨日發出聲明,「她的心中關懷每一個人,堅信每個人均應被重視及尊重。絕對無法理解,有人無情而殘酷的引致她死亡。」

其家人希望公眾,以打造更好的社區、捐款或擔任義工協助無家可歸者庇護所,來紀念阿奇博爾德。

聲明作出呼籲﹕「請自願奉獻你的時間或體力,向無家可歸者庇護所捐贈,說是阿奇博爾德喚你去的。」

總理杜魯多強烈譴責無理性的襲擊行為,殺害了這麼多無辜者,包括阿奇博爾德,他對此表示痛心。

省長簡蕙芝(Christy Clark)發出聲明,向阿奇博爾德的家人慰問,並指此等希望改變其他人的仇恨行徑,散播恐懼及分化,是不會成功的,更只會令我們變得更強大。

省新民主黨黨領賀謹(John Horgan)亦透過社交媒體Twitter慰問阿奇博爾德的家人,並希望公眾讓仇恨永遠不會獲得勝利。

加拿大政府忠告僑民及在當地旅遊者提高警覺,防範恐襲。政府與外交官在倫敦建議旅行者﹐避開災區範圍,依循當地官員指引,並密切注意媒體報道。

倫敦警方指出,當地上周六晚上大約10時﹐3名男子駕駛一輛貨車衝撞倫敦橋行人。接着,施襲者更跑下階梯,揮刀衝入布勒市場,在幾間餐館瘋狂斬殺。攻擊時間持續約8分鐘,7人死亡,起碼48人入院醫治。

警察開槍擊斃3名男子,並在倫敦東區巴金(Barking)逮捕12人。

這是英國多月來的第三次遭遇恐怖襲擊。兩周前,一名自殺者引爆炸彈,殺死22人,數十人受傷,地點在英國西北部的曼徹斯特﹐美國小天后Ariana Grande的演唱會剛散場。一名信奉穆斯林教的英國人3月駕車時,在西敏橋(Westminster Bridge)衝撞行人,殺死4人,再用刀刺死一名國會山警員。

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周日說,警方最近阻截了另外5宗圖謀。

文翠珊劍指今次恐襲是伊斯蘭激進分子所為,極端組織ISIS「伊斯蘭國」已聲稱為事件負責。

 
 
今日相關新聞
卑詩待嫁女命殞倫敦恐襲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